标题 | 如何利用小作文激发高中生的写作动机 |
范文 | 作文教学经验证明,要让学生对写作有持久的动力,必须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愿意写作文;二是学生会写作文。也就是心态控制,方法引领。让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找到愉悦感,找到“宣泄”的方法,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作文教学历来视“难啃的骨头”,不论是学者的研究,还是一线教师的探索从未停止,都在试图找寻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尝试从文体、专题、审题、构思等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探索出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谓殊途同归。总之,一切具有创造意义的文字表述都是写作。① 一、作文教学现状 学生不愿写作文。究其根本是没有可写的素材。由于生活空间和阅读经验的限制,没有来自生活体验的直接经验,没有来自课外读物的间接经验,学生储备的作文素材,不足以完成800字的高考作文。学生一遇作文就产生恐惧、抵触情绪,长此以往,也就没有了写作欲望。 学生不会写作文。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写作技巧,写作文是不講“章法”的,不论是确立中心,还是谋篇布局、素材选取等方面都胡乱进行着。写出的习作枯燥无味,言之无物,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套作、抄袭成为学生习作的捷径,没有发自内心去写作。 二、关于小作文 关于什么是小作文,至今没有定论。暂且将其描述为字数在200左右,主题统一而且明确,结构完整,写作目的明确的短文。其特点:一是内容精悍;二是中心明确;三是语言精练;四是结构完整。常见于高考改写、扩写、压缩、续写、仿写、读后感、小评论、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题型设计中。笔者抓住小作文的特点,着力在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训练,力图突破“小作文”,成就“大作文”。 三、策略探究 小作文写作作为一种学习写作训练模式,考量了学生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智力因素和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作文教学何种训练模式旨在让学生有持久的写作积极性,燃起学生写作高度的热情,唤起、维持、强化和调节写作活动。因而,要成功地进行写作教学,自然离不开写作动机的激发和培养。而动机则是推动人们活动的原动力,是人的积极性的源泉. (一)培养兴趣,促成情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指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指人的意识对事物所持的一种选择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那么,学习写作就是要让学生产生一个活力、主动的求知欲和认知事物、探索真理的动机。笔者发现,200字的小短文,学生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起初对学生训练不作更高的要求。先引导学生想写,勇于表达自己的欲望;愿意动笔,努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完成,这些也就足够了。满足需要,促使学生乐意写作,软化学生的惰性和畏惧感,内心接受写作。进而轻松愉快地、热情饱满地、富有创造性地完成每次小作文。日积月累,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起初被迫式逐渐演化为自觉式写作,“作文难”心理障碍逐渐消除。 弗洛伊德说:“一切创作活动都源于人的内在情感性冲动。”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在认知或感受某一事物时,总会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或者说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而人的情感往往在一定条件或情境下产生的。把握和利用小作文写作这一“情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励学生投入其中,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感受到写作能实现自我,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迸发热爱写作的情绪。学生对写作有了稳定深厚的情感,就会不知疲倦地写作。 总之,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产生好感,就会产生思想、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产生内驱动力。正如霍姆斯斯基所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 (二)方法借鉴,策略指导 模仿既是学习,也是创造。小作文篇幅短小,看似容易操作,但写好结构完整的小短文,也并非易事。因此,借鉴好文、范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可以的。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的就是学习的人要学会借助外在的条件。刘知几“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说明写作模仿自古便有了,不是今天才有的。在中国“拜师学艺”文化中,学习先有模仿,才有“高徒”,也就是再创造。高中生写作不是作家创作,正处基础表达阶段,对他人优秀的技法仍需“拿来”。茅盾先生说:“‘摹仿可以说是创造第一步。”“‘摹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由此推之,学习写作从模仿开始,然后才进行个性的创造。模仿不只是简单的、没有方向的,重点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的“形”,掌握立意、选材、结构、修辞等方面的技巧,逐渐养成独立写作的能力,练就自己习作的“神”。当然,模仿产生的消极因素,教师要加以引导和抑制,让学生在模仿中走向创造。 在小作文训练过程中,在教授学生陈述性知识(写作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写作技能)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写作策略的指导。每次写作,要做一些“策划”,写作方向什么,用什么文体,用什么素材,用什么方法,先写什么内容后写什么内容,甚至还要考虑花多长时间去完成等。为完成每次任务目标,都要有目的地作详细的计划,这就是策略。作文策略是作文者为达到写作文的目的,在元认知的作用下,根据作文情境的特点,调节和控制作文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乃至调控整个作文活动的方式或技巧。可见,写作策略不等同写作方法的,它更高于写作方法,调用了自己最佳的写作方法,调控了写作的全过程。 简而言之,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写作策略就是写作心理结构组成部分,不能忽略写作策略,否则“制约着写作心理结构中其他知识的获得、组织、保持与提取”。 写作是复杂的智力活动,要调动作文者诸多因素参与。重视培养非智力因素,助推和强化智力因素发展,促成学生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因为“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定向和动力”。兴趣、情感为内部驱动力,方法、策略为外部驱动力,都可以通过有利的条件去培养、激活、激发,唤醒学生“潜伏”的热情,激发持续、永久的动力和强烈的写作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热度和作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写作情感论[M].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 [2]钟为永.语文教育通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2009. [3]张天定.写作心理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庄涛.写作大辞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5]钟为永.语文教育通论心理学视野中的学科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艺术出版社,2009. [6]韦志成,韦敏.语文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7]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朱晓斌.写作教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9]张文岩,郭术敏.中学语文教育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1. (覃汝俊 贵州省都匀市民族中学 558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