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读为本”的古诗词教学尝试 |
范文 | 龚翡翡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然而,古诗词课堂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千百年来,多读精背是学校师生学习语文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新课标也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改变古诗词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践行“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 “以读为本”既是一种教学目的,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读”应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主线贯穿教学的始终,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需要做到数量上的累积,因此,在教学《渔家傲》一课时,我设计了读中识字解词、读中见景、读中品情、读中赏文及熟读成诵五个环节,同时在读的每个阶段都列出具体目标,以期将“读”更好地落到实处。 一、读中识字解词 初读诗词,尤其是古诗词,落实字词尤为重要。诵读的第一步,要求学生借助注解、词典和各种工具书正字正音。动口读出声,更要动脑思考,思考的重点首先是词语的音、形、义。在此基础之上,才可对诗歌进行初步的整体感知,并逐渐入境。 教学《渔家傲》时,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把握词中重点字音,如:塞下sài;燕然未勒:yān;羌管悠悠qiāng;人不寐mèi。全班合作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如:去:离开;寐:睡觉;白发:名词作动词,白了头发;泪:名词作动词,留下眼泪。通过合作交流,确保同学们能正确理解这首词的大体内容。 这一环节的读,要求学生扎扎实实认生字、认认真真读诗词,在读中感受词语言的含蓄、凝练,初步体会词中语言文字之美。 二、读中见景 文学作品的突出特征是以形象感人。诵读的第二步,是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感受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掌握画面描述的方法。 以《渔家傲》中“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为例,先让同学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如:塞下指边境险要之地;异指不同或奇异;去表离开;无留意是没有留恋的意思。然后请同学在此基础之上将句子大意表述出来:塞下秋来风光与江南不同,大雁离开这里飞往衡阳,没有留恋之意。接下來是展开合理想象与补充,这是描述画面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方法,我示范描述画面:秋风萧瑟、风光凄凄,边塞的秋景不似江南般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鸿雁也毫不留恋这荒寒之地,急匆匆地飞往衡阳。 在讲解时,引导学生理解“秋风萧瑟、风光凄凄”、江南“秋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是对于“塞下秋天与江南不同”的合理想象和补充,“鸿雁也毫不留恋这荒寒之地,急匆匆地飞往衡阳。”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让画面描述更加生动形象。要求学生选择这首词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教师示范的描述方法当堂练习并全班交流。交流之后,请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词人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词的理解。 本环节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词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词的意境,加深对词的理解。 三、读中品情 读中品情,即读出感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大纲》和《标准》也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说,诵读诗歌,要使学生能够读出感情,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 优秀诗歌是诗人感情的结晶。读时要细心体会、感悟,让心一步步贴近诗人,并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主人公同忧共乐。例如,《渔家傲》一词中,当我们读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时,脑海中清晰的画面感,让我们对词人夜不能寐、壮志难酬的郁闷感同身受。 情是古诗词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学生才会真切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 四、读中赏文 古诗词鉴赏题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重灾区”,考生在此处苦费心思,绞尽脑汁,却往往只能得到一丁点可怜的分数。而浩如烟海的教辅资料中各种解题方法、技巧也是令人眼花缭乱。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技巧、方法知道得再多,如果诗歌本身读不懂,全都是白搭。做好诗歌鉴赏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在此基础之上,再配以一定的解读方法与技巧,则更可以事半而功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解决诗歌鉴赏题的能力。 比如,诗歌鉴赏题经常会要求学生从任一角度对诗词中的某句话进行赏析,在教学《渔家傲》时,我就特别注重训练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我仍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为例,选取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这句中“无留意”是指没有留恋之意,此句写鸿雁毫不留恋边塞这荒寒之地,急匆匆地向衡阳飞去。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雁人格化,写出了边塞之秋的寒冷,表达了词人及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古诗词赏析句子的方法:结合相关词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选取一个角度对词句进行赏析,体味词句所表达的情感。学生们通过示范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词中一系列句子的赏析。比如“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抓住“羌管悠悠”、“霜”两个关键词,感受这句话描绘了羌笛声清越悠扬,月色如霜铺满大地的画面。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边塞之地的孤寂、寒凉,暗示夜已深,为后文写将士们难以入睡做铺垫。再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抓住“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等关键词,“浊酒”指粗釀的米酒,写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杯”和“万里”形成对比,强调离家之远,抒发了词人思乡的苦闷。后半句用了典故,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抑郁。又如“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久征在外的将士们戍边之久、生活之艰苦,满怀乡愁难以入睡,表达将士们思乡的苦闷和壮志难酬的抑郁。 通过对诗词中关键句子的深度鉴赏,让学生们进一步感知古诗词的文字语言之美,并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 诵读是初步吸收,是一种积累,而背诵则是最好的吸收与积累。古诗词教学,尤其讲究熟读成诵。教师必须引导并利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使学生通过熟读成诵,积累内化,真正在诵读中得到体会、领悟和升华。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古诗词教学中要真正贯彻落实好“以读为本”,让诵读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努力让课堂回归书声朗朗,情意浓浓;让每一个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长,在读悟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陈思.高中文言文诵读教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 [2]李德成.阅读词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