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心中有学生 课堂更精彩 |
范文 | 孙丽莉 【摘要】“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设计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率。只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设计,才能衍生出精彩、高效的课堂。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彰显“生本”理念。 【关键词】高效、教学设计、“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有位语文专家讲过:“教师所教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有情感、有思想的不同生命个体,而不是一堵纯白的墙壁,教师走进教室是在上课,而不是在表演,一个心中没有学生、只顾自我表演的语文教师是没有市场的。”是啊,心中没有学生,教学设计不备学生,高效率的语文教学从何而来? “心中有学生”符合新时期教育所提倡的生本观念。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就得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在教学设计中树立“生本”理念,语文教师应在充分把握学情,包括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等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语文知识的传授要适当 (一)知识量要适度。既不能出现传统教育中的满堂灌现象,又要重视在课堂上拓开学生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所积累; (二)所传授的内容要符合所教学生的普遍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对一篇文章的认识没有一个很清晰的阶段知识层次,故许多初中课堂上讲大学古代汉语,初一课堂上剖析《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中的社会根源等,这样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脱离了“生本”理念的初衷,课堂效率自然不会高。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所教授的内容必须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在这一点上,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典范。如他在教《行路难》时,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积累。他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的难点,为化解课中难点而做必要的知识铺垫,开设“课中微型讲座”,既避免了一言堂的枯燥,也符合初中学生普遍的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可以看出,余老师在备课时做到了心中有学生。 二、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并适时加以指导,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参与者 在“生本”理念的前提下,学生不再是看客、听客的角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很容易被激发。在设计活动的同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资料和方法,示之以范,让学生“有法可依”。 优秀的教师从不把课堂当做个人秀的场所。在余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余老师常以一些新颖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重视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引导,从而做到了使课堂更有效。余老师在教《生物入侵者》一课时,没有零碎繁琐的提问,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的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带着任务或问题进行思考、商量、讨论、表达,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教师在学生自主活动之前,及时地进行示范,如《生物入侵者》的第一个活动——从全文里提取信息,余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提取全文信息的方法——组合要言。如何组合要言呢?余老师考虑到一般的学生在这个活动中可能会有困难,便以课外阅读文章《外来物种对我国的危害》和课内文章《苏州园林》为资料,对这两篇文章的重要句子进行概括组合,示范组合要言,告诉学生一些方法,给学生一个抓手,这样更有助于推进教学。 三、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情感体验的话题,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余老师常设计一些能充分吸引学生的话题,如《云南的歌会》等课例。在教《父母的心》一课时,笔者曾想模仿余老师的话题教学艺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假设你是父母之一,以第一人称想象当送走某个孩子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并说说你要回孩子的理由。 学生A的回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把小女儿送给那个富人家,女儿再也不用跟在我们后面吃苦受累了,她新的人生即将开始,我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可回到家中,面对可口的饭菜,我一点胃口都没有,夜里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女儿的影子。突然,一阵凉风刮起,我像往常每个风夜一样,蹑手蹑脚推开女儿房门,来到女儿的床前,想为她盖好被子,可走近时才记起女儿已经被我们送人了……” 她的发言赢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现在再咀嚼这“精彩的发言”,不禁一身冷汗! 首先,学生A的发言书面语味很浓,“新的人生即将开始”、“可口”、“辗转反侧”和“蹑手蹑脚”等,和文中身份低微、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夫妇的身份严重不符! 第二,小说中那对夫妇贫困得连抚养自己的孩子都那么困难了,平时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更何况“可口的饭菜”? 第三,贫穷的一家人生活困难,有个遮风挡雨的居处就算万幸了,哪还有条件给女儿单独一个房间一个床! 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想象脱离文本,非但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引导指正,反而赢得了师生一致的掌声! 为什么她的发言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错误,而严重的错误得到的反馈是一片掌声? 带着这样的困惑,笔者陷入沉思,不禁想到了学生B的嘀咕:“我们没做过父母,怎么假如、怎么想象啊?”是啊!学生没有为人父母的体验,没有经历过那样艰辛的生活,短短的几分钟内又怎能换位想象呢?原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设计教学时忽视了备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话题,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达成预设的舞台,结合文本设计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容易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自己的情感积累,发表对课文、对生活的见解与感悟。而上述的案例则是弄巧成拙。 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灵魂是“以人为本”,落实到学校教育上,就是以学生为本。以人教人,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以生为本,是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才会更精彩! (责任编辑:刘宝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