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做一名“四有”语文老师 |
范文 | 乔宝营 【摘要】师生关系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体制;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了。师生关系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尊重、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关爱为本,友情至上”将成为我们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理解融入到课堂中去。这样,课堂上的气氛才会活跃起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它的多样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通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争取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倡导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能够畅所欲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及时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素养,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呢? 第一,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素养,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有较强的人格魅力。一个教师的人格就是他在“德、才、学”三方面形成的文化品格。所谓的“德”,即师德,它主要体现在一个教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它要求教师不仅具有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一颗爱心。“才”是教师应具备的才能,它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手规范的好板书,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套好的教学思路和好的教学方法。“学”指的是教师的学问,一个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文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要不断更新自己,充实自己,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个教师如果具有高尚的人格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在学生中利用人格效应树立威信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热爱语文,热爱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发扬教学的积极性,那么你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就必然会热爱你所教的语文学科,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你能不断用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不断用自己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一定会越来越浓。其二,有利于加强教师的榜样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给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智慧、感悟、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可见教师示范作用是多么重要,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其三,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与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存在的基础。 第二,语文教师具有亲和力。亲和力是语文教师内在的功力,具有亲和力的老师总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急于接近,乐于接近的感觉。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从古至今,我国许多的教育家,无人不具有亲和力。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儒学之祖孔子,就提倡要“仁爱”,主张对学生要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的许多教育理念至今,在我们的新课标下仍然还有着它积极的意义。鲁迅先生也曾经提出“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要以孩子为本位”。近代大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在学生犯下错误后,不是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分四次把四块糖和蔼地奖给学生,使学生悟出自己所犯的错误及其这样做的危害性。因此,我们说,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亲近、随和的关系。一个教师要想具有亲和力就要学生平视学生,千万不可居高临下,要善于摆好自己的位置,要以一名同学的身份加在学生的讲座中,但不可妄加评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学生,教师的任何活动都要注意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就会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学会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学会完善、修改、放弃,原来设计的教学思路,让它更切近于学生本来的愿望。教师还应该以学习者、合作者的身份向学生讲“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效缩短师生在感情上和求知上的距离,活跃课堂上的民主的学习气氛。 第三,教师要具有创新性。多年来,语文教学形成了介绍背景,掌握字、词、划分层次、讲解课文的固定模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牢牢记住语文教学靠的是感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觉、情感去感受文章的内在美。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使学生在校园、在走廊、在教室都置身于良好的语文学习的环境之中。教师要在课堂营造融洽的学习语文的氛围,宽松愉悦。学生只要有疑,随时就可以提出;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提供展示的机会,展示课内学习的收获,肯定每个学生学习的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悦。 第四,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诱导力。一个优秀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教师的指导要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形形色色的“牵着学生走”的“导”。在“导”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的习惯。而这些方法、习惯不应是教师讲出来的,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一点一滴发现的,领悟的,小结的,归纳的。这样的方法才是活的、管用的方法,这样的习惯才是对自己有触动,愿意养成的习惯。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引导并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新发现。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每一节语文课上都要做的十分重要的工作。 (责任编辑:龙大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