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及提高途径 |
范文 | 顾荣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素养包括阅读积累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等。语文老师要注意调整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以上的几种能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学科,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义不容辞地对学生进行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德育显性或隐性的课文都要注意选取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范文章,以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潜移默化,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课程改革中,语文老师注意“文道结合”的同时,还要调整好师生关系,改变学习方式,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 一、阅读积累能力 于漪老师说过:“文化是语言文字的命脉,教语文,是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因此,语文老师应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多读书,在阅读中积累文化,并让阅读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能力。不要以老师为中心“满堂灌”而占用学生阅读积累的时间,人们经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还附录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编目的建议”、“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二、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吕叔湘先生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己会学”。语文的母语地位使它在“教学生学习”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作用。从“语文是工具”这一命题出发,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至少应包括这样的两个层次:一是教学生认识和掌握工具;二是指导学生运用工具进行语文实践,进行广泛的文化知识(不仅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通过实践,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如介绍了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后应及时组织大量的“使用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去解决以后碰到的生字、新词。又如现代文阅读,基本的阅读规律、方法、思路介绍后应放手让学生到现代文的海洋里去自己“游泳”。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教给学生渔,而不是鱼”。 三、思维能力 半个世纪前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是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到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老师不要只告诉学生思维的结果(结论性的知识),而忽视了思维活动的过程,更要教育学生摒弃那种奴隶式的接受服从,要具有思维的批判精神,敢于大胆质疑,大胆否定,大胆辩论,大胆陈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语文教学应根据科学特点更新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如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还有合理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注意相关思维能力的发展,激发创造潜能。 四、审美能力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宁静的校园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不是有限的校园围墙能够挡得住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所生活的环境也不是那么纯净,五颜六色的影视文化,良莠混杂的书刊市场,形形色色的文化垃圾,都会对审美心理尚未健全的中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 五、口语交际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社交礼仪、交际公关、广告宣传、营销推荐、商务谈判等等都离不开表达交际素质。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经济改革的人潮开始把口头交际推入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待我们去解决的课题。”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种素质,它外在地反映着一个人的能力,在改革开放的当今社会,我们必须重视对它的培养。我们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对此项内容的编写比较弱,老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创设真实情景来实践、完善教材。 六、综合实践能力 新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学科的共同能力(如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语文科的综合实践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科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老师建议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策划、组织、协调、实施能力,提倡跨领域学习,拓宽学习空间,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期间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仅是个专才,还得广泛涉猎,更新知识,尽量是个全才。 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面向全体,让其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其本质是让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思考、会审美、会交际,它是一种素养,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能说会写”。可见,语文素养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因此乘课改的东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时代对语文老师的挑战。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