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范文 | 刘翠英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鉴于此,本文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题材的课文都是反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其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审美理解能力的培养,结合理论和课堂实践的方法完成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任务。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单纯造就几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单纯普及美学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和塑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下面是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一切审美、创美活动的出发点,是整个审美能力中最初始、最基本的能力,是审美想象能力、鉴赏能力、理解能力得以萌生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通往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席勒说过:“感受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最急迫的需要,这不仅因为它是一种改善对人生洞察力的手段,而且因为它本身就会唤起洞察力的改善。”所以,我觉得要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孩子能对美有感受能力。在语文学科中,美是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问题在于能否及时地、敏锐地感受它、发现它。如果学生缺乏审美感受能力,那么,即使是最动听的音乐和最美的绘画也不能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它们对学生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后天通过审美教育培养的结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各人的审美感受能力很不一样。针对学生的感知心理,尽可能多地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再现情境,运用线条、形状、色彩、声音等外在形式,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使形象由语言文字的间接显现转化为一定的物质材料来直接显现,增加感知强度,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例如,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体验美,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一)从课文人物形象中培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功地为我们塑造了各式各样使人赏心悦目、充实饱满的人物形象。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为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对“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的边疆勇士,对强敌面前临危不惧,不辱使命又顾全大局的蔺相如,对在海边月夜手执钢叉看瓜刺猹的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对舍身炸碉堡英勇献身的董存瑞,对日理万机鞠躬尽瘁的周总 理……都铭刻心中。对于这些光辉形象的挖掘,可以使屹立在学生幼小心灵中的英雄们的丰碑,更加辉煌壮丽,使他们萌发崇高情操的胚芽,这是实现审美素质教育作用的直接手段。 (二)从课文内容结构中培养 我们在欣赏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时,也同样为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所折服。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文章布局谋篇的意义就在于强调文章的内容结构美。对文章内容结构美的追求,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追求文章更加完美的形式。这是人更高一级的需要,我们通常是从逻辑思维的程序、层次内容结构的布局来挖掘作品完美的结构。 二、培养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不但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感受美和理解美,而且要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美、表达美,以达到语文教学中扩散思维,发展语言的目的。为此,我在教学时,注意开拓他们的精神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他们从想象中去悟出道理,获得更多的生活积累和美感经验。例如,(月光曲》是文情并茂、感染力强的作品。我教学课文难点第九段时,用展示图景、配合音乐的形式,把孩子们带入教材的情景,具体过程如下; 贝多芬面对清幽、迷人的景色,胸臆间充满着对穷兄妹不幸遭遇的同情,他按动琴键,弹了起来。这时,我打出了第一张灯片,同时放了一段和课文内容相应的音乐。海面上银光闪烁、波光粼粼,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在薄薄的云片里穿行,多美的景色啊!孩子们凭借音乐的想象感知图画中的形象,理解教材语言的形象,被陶醉了。随着音乐的变化,我又打出了第二张灯片:大海风起云涌,贝多芬激动难抑的感情又一次感染了学生。对社会不平的忿恨,对贫富悬殊的不满,对兄妹俩的同情,在孩子们心中激起万千波涛。 学生从颜色方面谈了翠鸟的美,从理解比喻句体味到作者简直把翠鸟打扮成美丽的小姑娘,从小巧玲珑感受翠鸟形体美。然后,我再启发:翠鸟美在颜色、形体,合起来就叫翠鸟的外形美。那么,翠鸟的动作呢?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动作敏捷也是一种美。这时,学生不由发自肺腑地赞叹:翠鸟真美啊!和小作者一样产生了美好的愿望,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希望能饲养翠鸟”“要造美丽的房子让翠鸟住”“长大后专门研究翠鸟”等等。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爱翠鸟,而且要爱所有的鸟。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要把爱鸟的愿望变成行动。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