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策略
范文

    丁伟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浙江几所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习惯现状,并剖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从而提出教学策略,旨在对小学高段语文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高段;阅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词汇、培养语感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语文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应该尽早。然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并未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对绍兴市主城区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调查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阅读习惯培养的基本策略,现做以下阐述。

    但在一些实际调查报告中得知,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在上早自修的时候,就会发现若当天没有背诵课文要求的话,朗读都会进行得十分糟糕,学生没精打采,声音细如蚊,这样的现象在小学的高年级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在语文课堂上,老师点名要求学生来进行朗读时,能有感情地、流利地进行朗读的并不多,甚至还有少数同学读得不成段,磕磕巴巴的。若老师要求全班齐读的话,朗读存在的问题更是严重。下面就朗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绍兴市主城区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现状

    调查对象为绍兴市主城区数所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结果显示,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习惯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高段的学生在“读什么”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由于小学生较喜欢有趣的、形象的食物,大部分学生表示喜欢图文并茂的读物,和一些冒险科幻类的小说。对一些深奥难懂的诗歌和文言文表示反感。

    (二)小学高段的学生在“读多久、读多少”方面存在问题。被调查的学生中坚持每天阅读的只占极少数,学生反映,课堂40分钟内,老师给予他们朗读的时间很少,朗读只是作为语文教学课堂中的一个过渡环节。

    (三)小学高段的学生在“怎么读”方面存在问题。首先是阅读方式不够科学,通过调查,学生阅读姿势表现为躺着、靠着、趴着……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有待改正。其次是阅读习惯不好。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不会合理地使用精读、略读、默读和朗读,阅读中缺乏批判意识和思考习惯,极少数学生会在阅读中有摘录佳句的习惯,并坚持写随感和读书笔记。

    二、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现状的原因浅析

    (一)主观原因

    首先,学生缺乏习惯意识和积累意识。他们做事情都是循着家长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思考这样或那样做的目的,更不明确好习惯的养成有什么意义,自然不会有意识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杂志及课外小说读物时,并没有摘录佳句并背诵美文的意识,体会不到“知识是靠积累,分数是在积累中提高”的含义,缺乏积累意识。

    其次,学生心理因素影响阅读表现。心理学指出,小学高段学生10—14岁不等,恰是小学生自我意识从形成到不够稳定的过渡时期,这个期间的学生更加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别人无意识的一句话就会影响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很容易动摇对自我的认识。所以,五六年级的孩子自尊心更强,更容易在乎老师、家长及同学的想法,从而产生一种自我保护心理,不太情愿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大声、有感情、无所顾忌地朗读。

    此外,学生的行动力不足,缺乏“坚持”。小学生玩性大,自制力缺乏,更加不懂得如何抵制诱惑,总是想着玩耍,阅读过程中遇到难题和障碍很容易退却和放弃。然而,凡事贵在坚持,也难在坚持,习惯正是在坚持中慢慢形成的行为方式。高段学生缺乏“坚持”的勇气和毅力。

    (二)客观原因

    首先,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浮躁的现代文化氛围,很难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都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学校教学目标的限定也是影响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没有放开手脚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体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阅读交流。

    其次,阅读未纳入学生考试范畴且阅读教学没有考核标准。在中国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得高分,阅读不纳入考试范畴时会降低学生对其的重视度,加上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对阅读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也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小学高段学生语文教学策略

    (一)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策略

    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的首要条件是他们能认识到阅读本身的价值。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在学习各门课程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各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研读课文和理解题意的基础,而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不但可以让他们在课程考试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而且还会对以后的生活、学习带来无穷的成功的可能,并鼓励学生用勇气和毅力战胜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挫折和难题。

    (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小学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喜欢用老师的言行作自己的榜样,所以当一些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的话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发音,所以老师应讲标准的普通话,并非常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学生带进富有感情的书本世界中,此外,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和引导。

    其次,语文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对阅读进行考核。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考核机制,如教师可运用多种课堂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可在课前进行五分钟的朗读展示和互评,鼓励学生抓住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有竞争和优胜意识,并在学期末实行朗读考核和测评并记入期末成绩,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引起小学高段学生、教师及家长对培养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视,针对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找到一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从而把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做到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杜康弟.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J].新课程(中),2011(01).

    [2]李端节.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习惯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M].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3.

    [3]朱雪琴.培养朗读能力,提高朗读水平[J].成才之路,2009(31).

    [4]王翠玲.朗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1).

    (编辑:刘婷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