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学生学,让出一片天地 |
范文 | 汪永波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自主课堂、创新课堂、生态课堂成为教师们不断追求、永远探索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体会,深刻省悟了教师指导学生学,让学生自学、互学、自我展示、合作交流,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绽放精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创新课堂;《木兰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为教学改革吹响了号角,刮起了东风,吹绿了教育教学这方沃土。然而,有些教师仍然放不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尤其在中学语文古文教学中,教师一句句、一段段讲,一字字分析古文,字词的活用现象,归纳中心思想,细说写作方法等传统做法,在素质教育形势下,在新课改的今天愈演愈烈。 为此,真正领悟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学,给他们让出一片天地,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定会绽放不一样的精彩。本文以《木兰诗》为例,谈谈让学生学的点滴体会,和同仁们交流。 一、预习什么,学生说了算,促其会学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年,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得到凸显,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提纲下,学习、探究、讨论、交流是主动学习的主要模式,但说到底,这仍然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权限,何不真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番,或许有精彩绽放。带着这一思考,预习任务自己定、预习什么学生说了算的想法初步形成,于是,在教学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进行大胆尝试,真正放手于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预习内容、预习重点、预习难点等自己定、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从而真正实现“要我学什么”到“我要学什么”的根本转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木兰诗》之前,特意上了一节《如何学习古文》的主题课,使学生明白、了解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授之以渔”,为学生自己决定《木兰诗》我要学什么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埋下了伏笔,种下了即将生根、发芽的种子。 于是,学生自己制定的《木兰诗》的预习提纲在《如何学古文》的引发下,新鲜出炉: (1)反复诵读《木兰诗》,熟练背诵; (2)人物赏析,花木兰的形象; (3)了解、掌握字词的用法、古今的不同 (4)总结、归纳中心思想,体会写作方法。 看了学生自己的预习提纲,我不由暗暗佩服,不得不令我对这些孩子们刮目相看。在惊讶、欣喜之余,没忘给予建议性的指导:如果能对《木兰诗》进行表演,效果可能会更好。学生们的眼睛一亮,似乎得到启示。 二、谁主课堂,学生做主,实现善学 如果说,预习提纲的设定令我震惊的话,课堂上学生的精彩表现更震撼了我,只要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振翅高飞,翱翔于蓝天。学生的精彩表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查阅资料,析题精确,背诵声情并茂 课之伊始,值日生同学的“开篇”报告就植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彻底改变以前值日生报告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她的报告内容是:《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花木兰堪称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是我们女同胞的榜样和楷模。花木兰安徽亳州人,古时战乱纷繁,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花木兰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出征,花木兰又没有兄长,花木兰毅然代父从军,驰骋疆场10年,奋力杀敌、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后《木兰从军》被收录到南朝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全诗以记叙、叙事为主,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后安徽亳州建有木兰像,全诗被刻录在纪念碑上,诗词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可见,值日生同学的精彩的开题、析题、声并茂的诵读,赢得一阵阵掌声,把课堂首先推向高潮。 (二)预习精细,掌握字词,人物鲜明 值日生同学的精彩表现带动了其他同学,诗歌的朗诵话音一停,掌声未落,手逐渐高高举起,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位同学不待老师点名发言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诗歌朗朗上口,不难背诵。但重点不在背诵,重在对诗理的揭示和诗词的理解,这才是学习古诗词最值得关注的。全诗名词动用的字词很多,你们注意了吗?比如说“愿为市鞍马”中的“市”现在是名词集市、城市之意,但在文章则是“到集市上去买”,类似的谁还能找出来? 这位同学嫣然像老师在启发教学,我感到自己的“多余”,静静看“演出”和不时地给予掌声和喝彩。同学们一个个把古今用法不同的词全都“挖”了出来,诸如“木兰当户织”的“户”“阿爷无大儿”的“爷”“军书十二卷”的“十二”等分析得淋漓尽致,说得头头是道…… 都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都说学生不学习、不会学,原来并非如此,学生是没给时间和空间发挥其潜能,创造力、创新能力没得到充分发挥所致,让学生主宰课堂才是课改的主旋律。 在我“插嘴”给予总结和评价之际,有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我认为字词的理解固然重要,但诗歌的诗理即主题也不容忽视,诗歌的写作更值得重视。全诗详略得当,人物刻画深刻、形象鲜明。如“愿为市鞍马”的“愿意”刻画了花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在这位同学的引导下,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又“跃然纸上”“浮出水面”…… (三)诗歌拓展,丰富课外,再创高潮 不知不觉,下课的铃声响起,同学们言犹未尽,感叹时间过得快,一位同学似乎对铃声听而不闻,娓娓而谈:历史上,女中豪杰很多,除了《木兰从军》还有《红娘子起义赴疆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穆桂英挂帅》《女驸马》《孟丽君》等都是千古传唱的历史女英雄。紧接着,两位男、女同学同时站起,自告奋勇,演唱了黄梅戏《谁说女子不如男》,将这节课再次推向高潮,并产生绕梁三日之奇效。 纵观这节课,教师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真正放手让学生“学”,给学生让出一片天地,学生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魅力,描绘出光彩照人的美丽图画,继而打造精彩课堂。 参考文献 [1]肖红.读文绘图品木兰——《木兰诗》人物形象鉴赏教学案例[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9). [2]李忠堂.从《木兰诗》浅析互文修辞[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3(9).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