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新课改中中学语文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
范文 |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以满腔的热忱、积极的态度,尝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自的语文教学活动。这确实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取了文化知识,陶冶了思想性情,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创新精神。可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课改中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几个问题亟须正确处理。 【关键词】新课改;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学生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的问题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成学习小组,再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最后自己去解决问题。这便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技能。可对于一些抽象性强,学生难以理解又缺少生活体验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承担起主导者的角色,对这样的内容就需要精心点拨,详细讲解,并且要讲到位,讲透彻,讲明白。这时就要回归传统教学,教师不要怕压课堂,是一言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内容学精、学透 、学活。 二、课文研讨与基础知识的问题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先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再到课文研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的谋篇布局,研读材料的组织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阅读理解、写作水平等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但不能削弱,更是应该加强和固化。新课改过程中,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又不能搞机械训练,必须制定出科学巧妙的教学方案,灵活多样,有效高效地强化训练。这样做了,自然就会处理好课文研讨与基础知识的关系问题。 三、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的问题 在新课改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是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应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小组讨论中的听记、讨论、争辩、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互说、互评、互改等等,学习小组成员确实能提出、分析、解决许多出乎老师意料的疑难问题,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课堂参与合作的意识。但有时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交代讨论的目的、要求、范围、任务不够具体、细致、明了,这样就使得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时显得无所适从。这种讨论形式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但其过程只不过是为讨论而讨论。所以,在学生讨论前,教师的引导、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知识积累与死记硬背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反对中学语文学习中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僵化学习。这一要求只是针对课文注解,词语解释,练习答案而言的。而对于文本中所选的优美诗文,华美篇章,诵读欣赏,精彩片段,还是要求熟背成诵的。对有些学生暂时还不能理解的内容,甚至最基本的文学常识等,还是应该先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直至滚瓜烂熟,张口就来。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灵活多样地利用晨读时间,多记多背,巧记活背,从而就会处理好知识积累与死记硬背的关系问题。 五、主体作用与主动参与的问题 中学语文的本质是语文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中学语文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口参与语文学习的。所以,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语文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巧创激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另外,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六、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改倡导生成性教学的新理念,要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使教学在系统预设的基础上体现出灵活开放与动态生成的特点。不过,我们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如果抛弃了应有的“预设”,而一味地强调所谓的动态生成,开无轨电车,这也是背离新课改精神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教学的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关系。那种不讲科学预设只求动态生成,或者不顾即时教学情境,完全按预设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如果不顾教学时间的有限性,远离原先预设的总体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整堂课都处于“动态生成”状态,那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落空,知识的系统性必将遭到严重破坏。 七、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问题 從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学语文教学其实质也是一种现代科学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可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现代科学世界教育对生活世界的疏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严重障碍,这促使其不得不回归生活世界,重新寻找其意义基础和价值之源。中学语文教学就必须完成从封闭的控制系统走向开放的自组织系统转变,从追求本质走向体验过程的转变和从培养“理性人”走向培养“生成人”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学语文教学才能实现从现代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的转换, 八、传统教学与新型学习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有的老师认为有了新型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就应弃之不用了,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可能每节课都探究,每个问题都探究,那样的话就根本完不成教学任务。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就某个章节、某个问题等让学生去体会探究方法,从而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可见,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和新型学习中的探究式学习,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彼此应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九、高效课堂与教学民主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教师要用心琢磨,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高效课堂教学环境,用心促成教学的高潮。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整个的课堂气氛显得轻松、愉悦、民主,让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民主化。教学中还应该启发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勇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乐于提问题,这样的结果才能使中学语文教学从无效到有效,再由有效变高效。同时学生也在课堂的民主气氛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果。 当然,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学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出现一些偏差,这也在所难免。只要我们中学的每一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中学语文的最新理念,必将会使得中学语文教学沿着正确、健康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赵宏亚,1967年生,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语文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30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