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增强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 |
范文 | 张强 【摘要】对农村中学进行德育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许多农村中学并未真正的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本文认为,在做德育工作时,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其道德接受能力不同的实际进行,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分层要求,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 【关键词】德育;素质;求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农村中学进行德育教育,是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然而,目前许多农村中学并未真正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只在形式上重视德育工作,旨在迎合上级的检查评估,在抓德育上搞表面文章不少。如制订了德育工作计划、活动方案等,很齐全,但不落实,以致德育实效性差。并未实际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很多中学生爱国热情不高,待人处事不诚实,自私心强等等。如何改变目前这种局面,真正使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要求我们广大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者认真回答的实践问题。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成效不高的原因及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者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难管,德育工作难做,因而有的中学对德育工作只求稳不求活,只求有不求精,只求形式不求实,德育不能做到学生心坎上,实效性差。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许多中学领导及上级部门现仍只注重教学,以中考升学为指挥棒,哪个学校中考成绩好,就是优秀学校,忽视德育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只是一个次要的工作,只注重表面文章,能应付上级检查评估就可以了,并未使德育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并未落到实处。 2.部分德育工作者素质不高,直接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首先,表现在一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只要抓好成绩就可以了,不管学生的品德行为怎样。还有些任课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只是班主任的事情,是学校的事,只要上好自己的课就可以了。从而影响德育工作的全面进行。其次,表现在教师在做学生德育工作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心态,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只是进行空洞的教育,学生难以从心里接受。再次,表现在许多教师德育工作方法单一,活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求创新,难以跟上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最后,表现在许多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往往表现言行不一,给学生起到了反面影响。 二、对增强农村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1.提高认识,把德育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上来。无论是上级部门还是学校领导以及教师都应认识到: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学校应以育人为本,不要再只注重教学,重视提高学生成绩,把德育工作放在一个次要位置。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应制定一套相应德育工作成效评估方案,并建立相应德育工作奖励机制,调动各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事情。 2.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最大限度地体现德育实效性,是一项复杂的实践活动,它虽然涉及诸多复杂的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高低。针对德育工作者队伍存在的精神不振、工作积极性差、认识不高等问题,我认为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素质建设。 (1)强化政治学习。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度的政治觉悟,鲜明的政治态度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是我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根本。德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学习,只有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才能引导学生判断事物的善恶美丑,才能适应形势不断更新观念,在实践中创新,使学生德育工作跟上时代步伐。 (2)加强师德建设。德育工作者的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养成,只有教育者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才能正视挑战,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德育工作中去。 (3)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进行德育工作不仅要靠“言”,更要有“行”,则后者更重要。可以说德育的实效,不仅是教育的结果,而且是示范的结果。在实践中,必须克服只教育不示范和只示范不教育的倾向。教育与示范结合起来,以教师个人的人格、道德、修为教育引导学生,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老师所提倡的是可信的、有益的,德育工作者的权威也在身体力行中树立起来。 3.求实创新德育方法手段。德育工作取得最佳实效,其方法和途径是重要环节。面对新的形势,原有的方式、方法已显得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在继续不好的传统方法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寻找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 (1)突出“求实”,体现民主性。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形成了“我讲你听”“我说你明”“我讲你通”的单一说教模式,内容单调,形式枯燥,既无针对性,又乏时代性。现代农村中学生也在不断接受新鲜的事物,如网络等。其思想认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自己对道德有一定的认识。实际告诉我们,要使德育收到实效性,必须体现在民主平等性,改变德育工作者高高在上的局面,德育工作得应主动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同甘共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平等的在教师的指导和启迪下,在活动中受到道德教育的熏陶。 (2)突出“求实”,体现引导性。要“求实”,德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发挥主导作用,在设置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活动等方面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需要是接受的前程,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中学生的内在需要是丰富而又具体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兴趣,自觉地接受教育,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吸取营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②教育活动,要让学生充当主角,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作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内在潜能。通过学生自我内部因素进入道德认识的内化与行为上的养成。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的榜样作用,或其他先进学生的模范作用,使学生能从身边同学身上学到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提高自己。 总而言之,我们在做德育工作时,就要深入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其道德接受能力不同的实际进行,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分层要求,分类指导,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进行教育。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