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范文 | 张修美 【摘要】创新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的创造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又可称创新精神,主要指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性人格,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的重要内容。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还是教师地位,教师都要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教学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尤其是人格、心理品质、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对学生不仅是“受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教师关注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挖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建立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把握好知情交融的契机以完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进行直接评价,对成绩差的学生数落、批评、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而且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人格。 二、挖掘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 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是学生创新能力成长的主要园地。所以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怎样才能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活力,怎样才能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维,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的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新颖性、独特性、多项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教师精心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观察、分析和讨论问题,就能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质量,培养他们创新性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从基本问题做起,就是从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开始。要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同时还要保持学生始终有一种比较强的问题意识。要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提出问题,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发问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冷静地等待和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发表的意见。特别是那些跟教科书和老师设定的不一致的意见和看法,教师更应该特别重视,特别慎重地给予解答,在答案不明确的情况下,最好延迟做出判断。而不像一些在平时所形成的习惯,教师马上给一个反馈,甚至在很多情况下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给予否定。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就可能受到伤害。 三、努力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展创新性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 语文学习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不应将学生的视野和情感束缚于课堂内。要激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将课堂上孕育的丰富情感,转化为健康有益的行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进行语文系列实践活动。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教材,而且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二)全面开展课外活动设施 课外活动要为学生施展创新能力提供舞台,使学生的活动有资料、有设施、有场地。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服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印证和拓宽,在课堂上培养的创新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三)开展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学习园地、电视台、广播站、学生剧团等活动 创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种潜在的心理能力,创新需要靠教育和实践来挖掘,放手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报刊、电视台、广播站、学生剧团,主动充当编辑小记者、节目主持人、演员的角色,使他们独立运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浓厚的兴趣、主动的参与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尊重差异,面向全体 教师在教学中要分类、分层,因人施教。面向全体学生,用多种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尤其是对后进生,更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照顾,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我能行”,从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自强的人格。同时,语文老师要协调好其他各科老师的关系,相互配合,不能各吹各的调,不能以分看人。否则,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不同层次的学生也不可能得到发展,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素质,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远清.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中等教育质量[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吉尔福特.创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