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
范文

    田超 王磊

    

    

    

    摘 要:石化产业是关乎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当前我国大规模发展石化产业的背景下,有必要对其空间组织进行深入讨论。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分布状况,利用空间聚类、线性回归等数学工具,从其影响机制、问题评价和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空间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发展水平较低,需要通过培育和壮大产业集群来促进生产要素合理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城市群建设。

    关键词: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现状;机制;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石化产业飞速发展,炼油能力和乙烯产能不断增加,由于全国层面的发展规划并不明确,石化产业无序扩张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遍地开花”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不利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此背景,研究石化产业的空间组织就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性。

    产业空间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产业发展的资源、经济和社会要素在特定区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空间关联关系[1]。产业空间组织作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以地理学的区域视角和经济学的均衡视角为出发点,从宏观及微观尺度探讨社会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与经济活动主体在地理空间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方式相互作用的机制,及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石化产业作为重要的工业生产部门,其空间组织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20世纪80年代,地理学家从工业地理学的角度对石化产业的空间布局和组织形态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刘再兴认为炼油工业一般应该接近交通条件较好的消费区,而不强调直接布局在采油区[3]。李秉仁从原油资源、消费市场和运输条件等方面出发,分析我国炼油工业区位,划分炼油工业区域类型,初步探讨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分布规律[4]。Grant等在对英国和联邦德国的石化产业进行分析后,认为政府部门通过为石化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搭建沟通平台,并制定产业政策,从而对石化产业的空间布局产生作用[5]。而随着地理学和经济学学科融合的加快,学者对于传统部门地理学的研究逐渐淡化,转而从微观层面利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工具对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评价及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贺灿飞等基于地级市的产业数据,采用Tobit模型发现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交通通达性、市场规模等对石油加工业分布的影响显著,而全球化对其影响并不显著[6]。刘鹤等在我国石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和ArcGIS等手段,对我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7]。Al-Sharrah等通过运用环境、经济和安全三个指标建立了一个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数理模型,并利用这些指标为石化产业网络的最优化分布提供指导[8]。

    综上所述,以往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从单一的视角对石化产业空间组织进行研究,且集中于中宏观尺度、国家层面石化产业的空间组织结构及影响因素,而就某一特定地区产业的研究还很少。考虑到在我国新型城镇化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部地区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选取横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同时石化产业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支柱和重点发展产业,其空间组织状况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该产业有助于探寻一条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对我国产业空间组织的研究通常使用的是全国和省级数据,但是从省级尺度对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衡量所得出的结果会比从更小的空间尺度(如市级、区县级)衡量显得分散[9]。从省级尺度而言,由于我国大多数省区经济规模较大,有条件发展各种产业,而较小的市在产业发展上受到市场规模和资源要素的限制,仅能发展部分产业,因此从省级层面上产业将显得更为分散,从而导致分析时掩盖产业在小区域内相对特殊的集聚特征。本文将所研究的背景区域进一步界定到省级层面,研究区域范围界定到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级市①,期望产业在地级市水平的空间组织状况会呈现出与省级区域不同的特征。

    在石化产业的划分标准上,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并参考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02),本文将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三大行业划入石化产业。本研究的样本时间为2006年~2011年,所涉及的各变量数据均来自于2007年~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湖北统计年鉴》、《湖南统计年鉴》及《江西统计年鉴》。

    1 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现状

    1.1 石化产业的空间分布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湖北石化产业已形成武汉石化和江汉油田等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基本建成潜江泽口、孝感应城、黄冈武穴等一批化学工业园区;湖南石化产业基本形成了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长沙(湘潭)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衡阳(常德)盐化工产业集群、株洲(娄底)基础化工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江西石化产业则形成了九江石化产业,永修有机硅产业,乐平精细化工产业,樟树、新干盐化工产业,贵溪硫磷化工产业等产业集聚区域。中石化集团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共拥有四家炼化工厂,分别为武汉石化、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和九江石化。

    图1(a)和(b)分别绘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2006年和2011年的石化产业总产值地级城市分布(以当年价格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六年间各城市石化产业发展迅速,总产值超过300亿的城市由2006年的1个增加到6个,超过500亿的城市由无增加到1个。石化产业总产值一直保持较高水平的城市主要有岳阳、长沙、武汉和九江,并且这些城市均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其中,岳阳各年总产值均处于领先地位,其他城市与之差距较大。从两图可以判断,石化产业的地理分布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地理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大,说明石化产业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历史形成的产业分布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石化基础较好的区域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由于交通、资源等能够为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便利,内河城市的优势愈发明显,并逐渐成为石化产业主要的分布区域。

    3 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评价与发展

    首先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最基本供求情况,本文以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为代表进行粗略估计。计算得到,2011年三省的汽油、煤油、柴油和燃料油的自足率分别为54.8%、72.7%、52.9%和27.5%,表明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油品供给存在大量的缺口,仍需大力引进和新建项目扩展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不高、趋于分散分布。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企业规模较小。我国目前已形成了22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其中大连石化、镇海炼化和茂名石化三家炼油企业炼油能力超过2000万吨/年。而武汉和九江石化炼油能力仅为800万吨/年,长岭石化最高,达到1150万吨/年,规模过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造成污染和治理成本的提高,难以发挥内部规模经济优势。理论上而言,空间产业链的共享和整合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协同效应,而一体化基地的建设则是石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石化集团的四家石化企业主要以原油加工为主,大规模基本化工原料的生产仅有投产不久的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可以提供,缺少其他类型的大型化学产品生产企业,导致产业链延伸环节缺失,一体化程度较低。

    综合来看,现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面临着对外依存度高、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等诸多问题,产业空间组织结构仍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石化产业而言,其未来空间组织的趋势和路径依赖于集群式发展。

    产业的空间集中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首要任务是提升石化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港口资源、企业规模、产业联系以及经济发展阶段都对石化产业的空间集中程度有影响。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而言,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在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契机下,加快长江干线河段整治及支流航道建设,完善港航基础设施,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第二,壮大石油加工主业,发挥规模优势,在发展核心产品的同时,充分考虑化工产品的内在关联性,打造相关的产品链、产业链和化工网络;第三,加快形成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进行对接,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各种类型企业分工协作、相互配套的产业组织结构;第四,城市群绝大多数城市尚处在工业化前期和中期阶段,有动力和条件发展石化产业,政府一方面要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城市投资软环境,另一方面必须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落户,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绿色环保道路。

    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初步形成以长江为横轴、湘江为纵轴的较高水平石化工业走廊,囊括了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和九江等城市。在该区域内,水运交通优势明显,集中了中石化公司下属的四家大型炼化企业,并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围绕石油加工产业,中下游产业已经开始布局,有利于延伸和完善石化产业链。因此,下一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需要重点围绕“两江”流域发展和壮大石化产业,完善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群石化产业规划,通过集群化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布局,并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鹤,刘毅. 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2):157-163.

    [2] 刘鹤,金凤君,刘毅.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演进历程与机制[J]. 地理研究,2012,31(11):2031-2043.

    [3] 刘再兴. 中国工业布局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4] 李秉仁. 我国炼油工业的区位问题[J]. 经济地理,1982(2):109-113.

    [5] Grant W, Paterson W, Willtston C. Government and the chemical industry: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ritain and West Germany[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6] 贺灿飞,朱彦刚.中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地理分布研究—以石油加工业和黑色金属产业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3):488-501.

    [7] 刘鹤,金凤君,刘毅,等. 中国石化产业空间组织的评价与优化[J]. 地理学报,2011,66(10):1332-1342.

    [8] Al-Sharraha G, Elkamela A, Almanssoora A. 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for decision-making and optimiza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y: the case of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0, 65(4):1452-1461.

    [9] 贺灿飞,朱晟君,王俊松,等.中国制造业区位:区域差异与产业特性[M]. 科学出版社,2010.

    [10] Midelfart-Knarvik K H, Overman H G, Redding S J, et al. The location of European industry[M].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Economic and Financial Affairs, 2000.

    [11] 陈小瑜,余明.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福建省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研究[J]. 热带地理,2007,27(4):343-347.

    [12] Olin B. 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3.

    [13] Krugman P, Venables J.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equality of nation[J]. Quarter of Journal Economics, 1995,(60):857-880.

    [14]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99):483-499.

    [15] 殷德生,唐海燕. 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趋势—基于三大经济圈的实证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2007(12):3-9.

    [16] 白重恩,杜颖娟,陶志刚,等. 地方保护主义及产业地区集中度的决定因素和变动趋势[J]. 经济研究,2004(4):29-40.

    [17] 周黎安. 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 经济研究,2004(6):33-40.

    [18] Paluzie E. Trade policy and regional inequalities[J]. 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2001(80):67-85.

    [19] 蔡炜,张瑛. 石油化工基地的开发与布局—兼论我国石化基地的建设[J]. 城市规划,1999,23(2):9-12.

    [20] 臧新,刘晓沛,张昕. 产业集聚与分散状态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基于制造业典型行业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11(6):1-10.

    [21] 贺灿飞,谢秀珍.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 地理学报,2006,61(2):212-2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8:2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