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段式”教研模式有效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 |
范文 | 【摘要】教师专业化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六段式”教研模式从教师实际和学校现状出发,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有利于新、老教师之间经验的传递,有利于新老教师教育理念的共同更新,有利于教师整体的专业化成长。“六段式”教研模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扩展到整个地区,有利于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关键词】“六段式”教研模式;教师专业化成长;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54 【文献标识码】A 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主题,又是教师个体履行专业责任、提升专业地位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成为外在和内在的需要。如何快速、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已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探究的主题。学校总结原有的个人和集体教育教学经验,组织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实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备课组为单位的“六段式”教研模式,主要理念是构建专业化成长共同体,通过“同伴互助”“个体反思”“专业引领”的方式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不足,主动提升自己,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这一模式经过在部分学校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形势需要,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六段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 (一)自主设计 每个教师备课的时候都有做到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案设计。只有做到这些,上课才能心中有数,因为每班学生不一样,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一样,每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自主设计教案。 (二)优选方案 在每个老师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后,就进入优选方案的环节。首先集体互相传阅大家的教学设计,传阅后集体评议,指出优缺点,再次改进,选出一种方案作为代表上课的模板。这一环节重在发挥集体的智慧,以一种较好的设计作为蓝本,吸收别的设计的优点,形成一个优化的教案。 (三)代表上课 语文备课小组把优化后的教案拿出来让一位教师上课,业务校长、语文教研组长、语文备课组教师到场听课。同时由信息中心进行录像,为代表教师写好自我反思进行再次实践提供素材,同时也为业务校长、教研组长日后的教研提供了资料。日常生活中:照镜子可以修正自己的仪表,自己观看自己的课堂录像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对自己教学语言的锤炼、教态的端庄、板书的工整甚至自己的表情都会有所感悟。 (四)听评调整 语文教师代表上完课后,参与听课的领导、教师集体点评,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实施、双边活动的开展提出改进意见。讲课教师与备课组教师交换意见,调整教法、学法、课堂语言、作业设计等等,使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臻于完美。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日常的相处中,相互之间的探讨可能只限于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或者某个不理解的问题的探讨,此时的调整能涉及教学的各个环节。 (五)二次上课 根据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方案,分别由两名语文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执教。虽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风格是个人化的,而且教学的过程也是个变数,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学生,不同的教育机智,会有不同的效果。但有优化的教学设计做指导,备课组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创设更优的教学效果。 (六)反思总结 在听课者集体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比较两次上课的效果,执教教师应在反思中找出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和值得推广和借鉴的教学经验,并说明原因。每一节优化的教学设计、课件都是备课组的教研成果,也是个人专业化成长的成果,为下一届教师的教学提供备课资源。 二、“六段式”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是教师才能展示的舞台,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复杂而细致的,没有充分的备课就不可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原有的教师水平、学生基础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能否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学习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了解学生,弄明白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设计方案。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以学定教”,备课成为开放式的过程,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有教案,还要有学案。因此,同一备课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设计十分必要。 今天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课程的综合化要求我们实现多方位的合作交流,集体备课显得特别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新的设计,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如果这些问题全靠一个人解决比较困难,而靠集体的智慧就会使备课质量有很大的提高。通过集体的交流和研讨,“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以情感沟通情感”。最终,备课组推出一个较好的教学设计方案,由一位教师准备上一节试验课。 本次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是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否能成为其他教师采用的模板,需要教师实践才能得出结论。在代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业务领导和备课组教师关注教学环节中情景创设、课堂提问、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环节,及时发现记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听课领导和教师及时评课,探讨和纠正首次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为代表教师实践的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方案,评课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评价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既要讲优点,更要谈不足,共同优化教学设计。 二次上课时,执教者实践综合了评课者的建议和意见后修改的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备课组的成员可采用同课同构或同课异构的方式,但二者都要基于听评调整的方案。 各个环节都围绕“课堂教学”这个核心的研讨,促进了教师对各课型的把握,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更注重自己对课堂的掌控,更注重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三、“六段式”教研模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很多语文教师经历几年教学后,对教学环节和教育思想已经相当熟知,认为自己完全胜任教学工作,轻视教师专业化成长。“六段式”教研模式从教学实践出发,通过集体说课、评课、反思等环节,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主动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践新的学习模式。 集体说课时,很多教师会听到、看到别的教师的创新之处,会对比自己的设计、探讨、对话、争论。备课组成员之间奉献彼此的经验,充分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智慧,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自主设计”使各位成员做了更细致认真地准备。 评课时,听课领导和备课组成员会针对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原有的公开课和优质课尽管也有评课这一环节,但评课往往流于形式,说优点的多,说缺点的少。而“六段式”教研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执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实践大家的思想,因此,评课者能够放下心理包袱,被评者也能坦然接受。这种“评课”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评课,它不对执教者本身下结论,而是在探讨更优的教学,增加教学的合理性,更关注的是备课组成员的发展。可以说,它是一种发展性评价。而且领导的重视和参与也能激发老师们评课的积极性,能够营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引领大家进行认真细致地探讨。 执教教师重新上课时,整合听课领导和备课组其他成员的意见,调整教学,再实践时已是胸有成竹。可以说,他实践的已是成熟的教学设计。其他成员运用这一教学设计或做适当的调整,在自己的课堂也会有很好的效果。一节令教师自己满意的课可以增强教师的成就感,能够激发他教育的热情,能够激发整个备课组探究教学的内驱力。教师课改内驱力的产生,会促使教师专业化成长由被动变为主动。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还需要反思这一环节完成。 作者简介:王晓香,女,1977年生,汉族,河南商丘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 (编辑:马梦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