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国际游客凝视与旅游文明 |
范文 | 张环宙++吴茂英++刘婷 摘 要:在旅游场景中,旅游交往与凝视无处不在。国际游客来华旅行,接触普通的中国游客、百姓,在最生活化的凝视中强化对中国社会、生活、文明各个方面的认知。本研究以中国最知名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场景,以国际游客的自由评论为数据来源,利用Leximancer分析国际游客的“印象·刘三姐”观看体验。研究表明,东道主与在场观众的互动是国际游客体验的重要部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国际游客对演出感到满意,对东道主(当地农民、渔民)的表演大加赞赏。可是,不少国际游客对在场的部分中国游客行为,特别是观演礼仪,感到不满。本研究对旅游资源开发、游客教育、塑造公民文明旅游行为起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文明;游客凝视;国际游客;“印象·刘三姐”;Leximancer 中图分类号:K90.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随着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我国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迅猛发展,扭转了入境旅游一家独大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不文明的游客行为不断凸显,也因此得到国务院、国家旅游局、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门与领导的重视。2006年10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就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旨在倡导游客遵守公约,争做文明游客。但我国公民的不文明行为仍然频频出现在媒体报端,面对此种现状,2013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批评部分中国游客的素质和修养不高,常常遭到媒体的非议,有损国人形象。2014年9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马尔代夫进行国事访问的时候也提出:“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要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本研究认为,不仅仅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关系到国家形象,国际游客到我国游玩,亲眼目睹中国的社会经济现状和中国普通百姓的言行举止,会更加深刻地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形象的认知。概括地说,国际游客到华旅游,中国游客及普通百姓的一言一行关乎国家形象,影响国际游客的旅游体验,进而影响其对我国形象的感知。本研究以中外游客密集的滨水区域的“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场景,以全球最大的旅游点评网站(TripAdvisor)为数据依托,利用Leximancer软件,探讨国际游客对“印象·刘三姐”的体验,重点关注国际游客与中国游客的互动,对中国游客行为的感知。 “印象·刘三姐”集漓江山水、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及中国精英艺术家创作之大成,是全国第一部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也是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剧场。自2004年推向市场起,就获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并引发全国范围内山水实景演出的开发浪潮。在国内的所有山水实景演出中,“印象·刘三姐”不仅开创了山水实景演出的鼻祖,更是最成功最经典最受游客欢迎的演出。截至2013年底,它已经接待国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其中包含200万国际游客[1]。因此,选取“印象·刘三姐”作为研究场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研究将首先阐述相关研究,重点回顾游客凝视与游客文明行为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明晰研究机会及研究问题。进而重点介绍数据搜集平台TripAdvisor、数据搜集过程,以及Lexiamncer软件的数据分析原理以展现基于实证分析的研究发现,结合国内外旅游发展实践,特别是游客文明的现状及政府等各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态度,就游客教育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2 对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涉及两个领域:旅游场景中的社会交往与凝视和旅游文明行为。本部分将综述总结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并概括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研究启发。 2.1 旅游场景中的社会交往与凝视 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在旅游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互动与交往。根据交往主体的差异,可以将旅游过程中的交往分为游客与东道主的互动、游客与游客间的互动[2]。其中东道主既包含旅游服务者,也包含目的地的普通居民。不同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研究可以从旅游凝视角度进行阐述。 在评述旅游凝视理论时,吴茂英提出旅游凝視的多维度视角,包括游客凝视(tourist gaze)、东道主凝视(host gaze)、游客间凝视(intra-tourist gaze)、专家凝视(expert gaze)等[3]。本部分文献重点关注游客凝视与游客间凝视。游客凝视首先由约翰·厄里借用福柯的“医学凝视”的概念而提出。厄里的游客凝视其实是一种隐喻的说法,是将旅游欲求、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融合并抽象化的结果,代表了旅游者对“地方”的一种作用力。根据厄里的看法,由于游客的社会构成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社会之间存在着代际、族群性、社会经济状况等分层,客观上决定了游客凝视具有支配性、变化性、社会性和不平等性等特征[4]。国内外众多关于游客凝视的研究等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游客凝视的视角,了解游客的行为偏好、游客对目的地的感知,从而更好地进行目的地管理与营销[5-7]。 旅游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在旅游中,游客都不可避免地会与共同在场的其他游客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皮尔斯认为游客间存在三大类九子类的关系:(1) 积极的:潜在的朋友(potential close friends),旅游伴侣(travel companion),有所帮助的人(helper),保镖(security guard)以及助兴者(stimulation);(2) 中立的:共同在场但没有交集的人(background scenery);(3) 消极的:不太合拍的陌生人(stranger),旅途干扰者(disturber)以及竞争者(competitor)[2]。的确,在旅游场景中,游客之间存在多种互动、凝视,而且这些凝视还具有约束功效。这些有约束功能的凝视还可能受凝视者内化。也就是说当人们意识到自己被他人凝视或评价,他们会表现得更易被环境所接受。而凝视的约束功效也在很多游客行为领域得到了验证,如:国家公园里的游客行为[8]、背包客行为[9]等。澳洲学者郝莱威及其同事将这种具有约束功能的存在于游客之间的凝视定义为游客间凝视[10]。本研究因此认为,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处在共同在场的其他旅客的凝视之下,个人行为的优劣影响着与其他游客之间的关系演进,也更进一步影响着其他游客对自己所处群体的认知。 2.2 旅游文明行为 旅游文明行为向来是媒体关注的热点,自2002年起,国际媒体上“最受欢迎游客”和“最不受欢迎游客”的评比就从没有间断过[11]。在网络化时代,这些评比如同病毒一般,快速传递分享着,并深刻地影响着普通民众对他国游客及国家形象的感知,并很可能形成刻板印象[7]。 与媒体的热情不同,在学术界,关注游客文明行为的研究显得相对冷清。尽管田勇等早在新世纪之初就关注旅游文明[12],但真正的研究高潮直到国家印发《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之后才开始。纵观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四大领域:①不文明行为的表现,如失德行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涂鸦、乱拍照等)、离轨行为(如参与赌博与色情活动)及触禁行为(如破坏旅游地习俗、触犯禁忌等行为)[13];②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如某些公民缺乏社会公德与文明修养,自律意识差,中西方文化与习俗的差异、管理不到位、旅游市场不成熟等[14];③提升游客文明行为的对策,如游客的自我教育、政府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加大对不文明行为游客的处罚力度,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等[15];④出境文明旅游对国家形象、软实力的积极意义[13,16]。 在国外,由于旅游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国内外关于旅游文明行为的研究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国外的文明旅游研究更多的是关注游客对目的地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希望游客成为“负责任的旅游者(responsible tourists)”、“可持续的旅游者(sustainable tourists)”、“有道德的旅游者(ethical tourists)”以及“可替代性的旅游者(alternative tourists)”。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说法应该是“负责任的旅游者(responsible tourists)”。这些研究往往侧重于考查游客行为对生态环境和社区居民的影响[17]。唯一的例外是里奥和皮尔斯的研究[11,18],他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澳门当地居民和游客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的评价,试图从游客以及东道主的双重视角了解其双方对于不受欢迎的游客行为的看法。在研究中,他们将不文明行为划分成了三类:直接与他人相关的行为;相对独立的个人行为;以及轻微违法或欺诈行为。通过从游客行为的可感知频率与恼人程度两个维度对这些游客行为进行评估。作者希望通过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将浪潮般新兴起的游客变为更具有全球责任感、被广泛接受的公民。 2.3 研究综述小结 在旅游场景中的社会交往与凝视中,来自跨文化的游客不断地凝视东道主、在场的其他游客,并对所感知的一切形成自己的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在以往的研究中,较多地关注西方游客对土著(少数民族)社区的凝视。虽然凝视的概念得到不断的补充,但鲜有研究聚焦针对游客文明行为的凝视。 在游客文明行为研究领域,观点性文章较多,实证研究匮乏。这种观点性文章与国务院的文件、国家旅游报、CCTV等媒体发布的信息,并没有存在质的差异。实证研究的匮乏与研究主题的性质密切,因为游客在自评文明行为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大部分人都会不自觉地粉饰自己,或因习以为常,并不会感知到自己某种行为会负面影响其他群体。从旅游的社会交往与凝视的视角,基于实证数据,探讨旅游文明行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较好地弥补现有旅游文明行为实证研究缺乏的遗憾。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散客化浪潮的兴起,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智慧旅游渗透到游客行为的各个阶段,如游前的信息搜寻、游中的现场体验、游后的信息分享[19]。在这个时代,旅游业与信息业高度交互融合,游客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也是各种信息的创造者[20]。游客在网络上随意地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这其中可能包括旅游过程中的印象深刻的社会交往和凝视[5]。这些真实的、基于他者的声音,为研究游客文明行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真实的数据来源。因此,本研究将以TripAdvisor上游客自由点评为数据,特别关注那些描述了旅游交往与凝视的评论,使用计算机辅助定性分析软件Leximancer进行相关分析,探讨他们眼中的“印象·刘三姐”观演体验,以及对中国游客的行为的凝视。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TripAdvisor的国际游客点评 TripAdvisor是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社区,也是全球第一的旅游评论网站。旅行者的真实评论是TripAdvisor最大的特点,它拥有大量关于旅游目的地、景点、景区的用户生成信息(User-Generated Contents,UGC),以及住宿和其他旅游相关信息,每月能有2.6亿活跃用户,产生1.5亿条评论,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21]。TripAdivisor上的点评,不仅对游客的出行安排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术研究,系统了解游客的行为、偏好、体验等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少学者支持并采用TripAdvisor上游客自发的点评作为研究游客体验的信息来源[22]。 本研究以http://www.tripadvisor.com/为研究平台,以“Impression Sanjie Liu”(印象·刘三姐)为关键词,搜得国际游客关于印象刘三姐实体演出的点评567条(截至2014年5月1日)。这些点评覆盖英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中文等多种语言。由于研究者的语言条件和Leximancer软件分析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只考察国际游客的英语点评。为确保研究的时效性,本研究关注2012年之后的点评,故共获取359条英文评论。这些国际游客的自发点评构成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3.2 数据分析:Leximancer软件 本研究使用计算机辅助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具体而言,我们使用Leximancer (4.0版) 探索国际游客在观看“印象·刘三姐”过程中的互动体验,重点关注其对中国游客行为的感知。Leximancer利用定量的方法来分析定性的数据,它能分析大量的文字文本并将分析数据以可视性较强的图表展示出来[23]。 Leximancer分析过程中会同时进行概念分析(Concept analysis)和相关性分析(Relational analysis)。Leximancer使用了特殊的机器运行算法来揭示文本中所使用的主要观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4],分析最终以观点图(concept map)的形式呈现(图1)。观点图包3个层次的信息:“单词(word)”、“观点(concept)”以及“主题(theme)”。在图中,灰色的小点代表观点,圈圈代表主题。具体而言,单词、概念、主题的关系如下: (1) Leximancer软件通过检测一个单词出现以及它与其他单词共同出现(co-occurrence)的频率生成一个频率矩阵,在此基础上,Leximancer可以根据其本身的算法生成相关的观点。 (2) Leximancer会分析每个观点的内涵及观点之间的相关性。在最终生成的概念图中,两个观点之间距离越近,说明观点之间的相关性越高;越远,则相关性越低[25]。 (3) 相关性较高的几个观点在最终的概念图中距离较近,并构成一个主题。在最终的概念图中表现为一个一个的圆圈。每一个主题都是由最强的观点来命名[26]。 值得注意的是,圈圈的大小并不代表这些主题热点的重要性,相反,圈圈的颜色反映热点的重要性,越是浅色,越重要[24]。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首先对359条国际游客的英文点评进行甄选。仔细浏览这些评论,发现其中168条评论描述了游客的互动行为。其中包含对东道主的点评,这里的东道主既包括目的地居民(表演的当地农民、渔民)(87条)、导游(29条)、旅游服务人员(如饭店工作人员)(13条)。此外還有74条评论点评了在场的中国游客的行为。在这些评论中,有92位游客高度认可“印象·刘三姐”,给予“精彩的(excellent)”的评价等级;另外36位游客认为“印象·刘三姐”的观演体验是“非常好(very good)”的;此外有44位游客认为其“印象·刘三姐”体验是“一般的(average)”,甚至是“糟糕的(poor或terrible)”。这些涉及游客互动的点评是本研究分析的重点。 4.1 国际游客的整体凝视 笔者将168条相关评论录入excel系统后,用Leximancer软件进行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过滤合并后,共生成28个核心观点、5个主题(图1)。表1列举了相关系数超过10%的核心观点。相关系数越大,代表这些观点越重要。其中“中国人(Chinese)”是国际游客评论中最重要的观点,其相关系数被赋值为100%,其他观点的均以其为标杆,进行相对计算。 这些观点构成五大热点主题,由高到低的排序分别为:“精彩的(fantastic)”(相关性100%)、“中国人(Chinese)”(58%)、 “人(people)”(51%)、 “位置(seats)”(4%)和“值得(worth)”(4%)。在Leximancer分析中,相关性数值表明特定主题的重要程度。相对最重要的主题的相关性系数为100%。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国际游客在观看“印象·刘三姐”的过程中,凝视对象主要聚焦于中国人,既包括参与演出的东道主,也包括观看演出的中国游客。一方面,对于东道主的演出,国际游客的正面体验居多。在观演过程中,他们凝视专业的工作人员演出及其代表的中国民俗文化。与此同时,他们还特别注意到了“印象·刘三姐”演出的众多独特之处,如壮观的实景舞台以及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等场景设置。另一方面,由于处在一个高密度的旅游场景中,国际游客也在凝视着在场的其他游客,特别是与他们具有差异的中国游客,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国际游客的凝视之下。 4.2 对东道主的凝视 首先,对于东道主的演出本身,国际游客给予最大的关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性最强的主题是“精彩的(fantastic)”。国际游客对“印象·刘三姐”“精彩的(fantastic)”“演出(performance)”大为赞叹,尤其是庞大的“演员”阵容,“壮观”的“背景”(如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化为中心的舞台),精彩的“故事(story)”以及美轮美奂的“灯光(lighting)”效果。该主题典型的游客评论包括: 印象演出……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超过600位演员,山水实体为演出舞台,没有演出能比他更神秘与精彩! 这真是唯美的,超强冲击力的演出。演员们身上的那一股自豪感,让我感觉特别好。 其次,尽管“位置(seats)”的重要性相对比较弱,国际游客也会在乎演出场景的具体设置。“位置”主题主要描述的是五种不同类型位置(总统席A1区、总统席A2区、贵宾席B1区、贵宾席B2区、普通席C区)的利弊,特别是是否物有所值、景观是否良好等。相关的游客评论包括: 如果你要去看演出的话,我建议你购买能买到的最便宜的票价(最前面的位置没有靠背)。我感到很欣慰,我没有购买那些昂贵的票。 我非常喜欢它……。我建议购买好一点的位置,这样你可以从高处看演出。 最后,基于东道主演出本身和场景设置的实际体验过程,国际游客进行主观的感知价值评价。数据表明,主题“值得”与主题“精彩的”和主题“位置”紧密相连。该主题主要探讨了观看“印象·刘三姐”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是否物有所值。典型的评论有: 我们在桂林的时候去看了这场秀……我们购买了包厢票,每张100美金左右。演出的时候,外面很冻人。而包厢里的环境就像剧院一样,有毯子、免费的饮料和望远镜。非常的物有所值!… 600多位演员以山水实景为舞台进行演出,没有演出能比它更神秘、更精彩了! 总体而言,国际游客对“印象·刘三姐”的演出本身、位置安排及票价比较满意,认为“印象·刘三姐”是值得观看的。“印象·刘三姐”中的600多位演员,基本是本地农民、渔民,给国际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达87位游客点评了非专业出生的当地农民、渔民的精彩演出。这些点评无不表达了国际游客的赞赏与欣喜之情。让当地社区参与旅游、以当地故事为素材,为游客营造真实的旅游体验是很多旅游景点、目的地经营成功、游客高度满意的因素之一[27]。无论是迪士尼的演员型员工,还是泰国、日本、澳洲等国家热情友好的当地居民,都为游客创造了难以忘怀的体验。在未来的旅游项目开发设计中,建议充分参考当地居民的本土知识,赋权当地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运营、服务等多种机会,让游客能真正领略到一个目的地的独特之处。 4.3 對中国游客行为凝视 除了对东道主演出以及场景设置的凝视之外,国际游客还特别关注了中国游客观看演出的行为。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人(Chinese)”和“人(people)”是仅次于“精彩的”的第二、三项主题。这两个主题的语调与“精彩的”主题语调截然不同。它们反映了国际游客对“中国的”和“人”/“游客”/“观众”现场行为的顾虑,比如说前面的游客(front),不停地聊天(talking)、不停地拍照与录像(taking photos/ videos),时不时提前离场,不尊重演员的演出(未鼓掌),插队等。代表性的游客评论包括: 印象演出没有让我惊艳…,尽管有些时候我很尽力地去欣赏舞台上的演出,3000-4000游客的噪音(在这个演出的过程中,他们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说话)摧毁了整个体验。 主要问题在于其他观众。他们到得晚,聊的大声,用他们的iPad、相机阻挡你的视线(尽管场内严禁拍照),有时甚至站在你前面,阻挡你的视线。他们还早退,非常的粗鲁。 一些国际游客,尽管对某些中国游客的行为很恼怒,还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尽可能地关注“精彩的(fabulous)”的演出。比如一位国际游客点评道, 通常,我不看好声光秀。但是“印象·刘三姐”的演出非常出色。有600位左右的当地百姓参与演出,演出以漓江为舞台,山峰为背景……。请做好心理准备,大部分游客是中国游客。演出过程中一直有聊天和噪音。我们听说,中国人表达尽兴的方式之一是不停地说话、拍照。所以不要期望一个清净的观众体验。还是值得一看的! 由此可见,国内游客(也可能是其他亚裔游客)的现场表现,消极地影响国际游客的体验。或许有些国际游客意识到这是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造成的差异,觉得可以入乡随俗,并不会因为在场部分不合礼仪游客的干扰而影响他们的旅游体验。但是,对于那些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国际游客来说,部分游客的举止可能会导致他们以偏概全,甚至影响他们对国内大部分居民以及国家形象的感知。由于普通百姓是国家形象最普遍的代表,其日常行为是最能生动反映一国国民素质的镜子。部分在场游客的行为,将影响到国际游客对我国国家形象的误读。 5 结论与启示 旅游文明是个世界性的话题,二战后的美国游客、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游客、90年代的韩国游客等都是国际媒体诟病的对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游客在国内外市场上日益活跃,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与西方社会巨大的文化差异,国内外诟病我国游客行为的报告不断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的媒体报告基本上以个别案例为主,缺乏典型性。国内的研究基本上又都是观点性的文章,缺乏实证分析。与媒体报告和国内不断涌现的研究相比,本研究以一个高密度旅游场景为依托,以游客凝视为理论基础,以国际游客的自发声音为数据来源,基于实证,借助国际游客的眼睛,探索我国游客文明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游客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一方面,随着国内多部门(国家及地市旅游局、文明办、广播电视、旅行社等)对国民行为的积极引导,国际文化交流传播的加强,我国普通公民的行为日趋文明、符合国际规范,但还是有部分公民的行为有失偏颇,并带来消极的影响。在“印象·刘三姐”的观演评价中,受国际游客诟病的这些行为都属于不文明行为中的失德行为[13]。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受到的约束远不如离轨行为(如参与赌博与色情活动)及触禁行为(触犯当地的风俗、禁忌等),因此也没有引起普通百姓的重视。早在1975年,福柯就指出凝视具有约束功能,有约束效用的凝视可能备受凝视者内化。应用到旅游凝视,也就是说当游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的注视或评价时,倾向于文明行为,比如对环境负责,爱护动物、保护植被、轻声细语降低对他们的干扰[4,10]。在“印象·刘三姐”的演出过程中,如果这些有失礼仪的国内游客意识到国际游客对观看演艺节目的礼仪要求,以及他们看似平常不经意的行为的消极后果(通过网络传向全球、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百姓、对中国形象的看法),他们或许会更加自律,更加遵守观看演艺节目的礼仪。 另一方面,大众旅游的兴起使得国与国之间普通民众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不断拓展,国家形象传播体系中的传播力量得以重构。在这个新的结构中,普通民众,从往昔作为国家形象的幕后角色,走向或者出现在国家形象的“强光区”,成为传播主体的一部分[16]。类似地,当我国公民出境旅游,当我们在看世界时,世界也在看我们。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目的地居民、其他游客的凝视下。在国际视野中行走的我国游客,成为国外公众认识神秘中国的最直接平台,成为展示我国文明与形象的最生动的窗口。未来的研究可以以泰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我国游客偏爱的国家与地区为研究目的地,通过当地居民的眼睛看待我国游客的行为。并把相关研究成果反馈给普通民众,让国际社会的凝视内化成我国游客文明行为。 参考文献: [1] 伍策,元月. 《印象·刘三姐》十年:演出4500场接待游客千万[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4-04/14/content_32084985.htm,2014-09-20. [2] Pearce P L. Tourist behavior: Themes and conceptual schemes[M]. Clevedon: Channel View, 2005: 113-129. [3] 吴茂英.旅游凝视:评述与展望[J].旅游学刊, 2012, 27(3):107-112. [4] Urry J. The tourist gaze[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0. [5] Pearce P L. Tourists' written reaction to poverty in Southern Africa[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12, 51(2):154-165. [6] Tasci A DA, Gartner W C. Destination image and its functional relationships[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7, 45(4):413–425. [7] Li X, Wang Y.China in the eyes of Western travelers as represented in travel blogs[J]. Journal ofTravel& Tourism Marketing, 2011, 28(7):689-719. [8] Moore S A, Polley A. Defining indicators and standards for tourism impacts in protected areas: Cape Range National Park, Australia[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7, 39(3):291–300. [9] Edensor T. Staging tourism: Tourists as performer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2):322–44. [10] Holloway D, Green L, Holloway D. The intratouristgaze: Grey Nomads and ‘Other Tourists[J].Tourist Studies, 2011, 11(3):235-252. [11] Loi L K, Philip L P. Annoying tourist behaviors: Perspectives of hosts and tourists in Macao[J]. 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 2012, 8(4):395-416. [12] 田勇.旅游非道德行為与旅游道德的塑造[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0(2):15-16. [13] 郭鲁芳,张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与软实力提升研究[J]. 旅游学刊,2008, 23(12):18-22. [14] 李敬.国内游客不文明行为研究述评[J].管理学刊,2012, 25(5):80-85. [15] 刘文俊.基于和谐旅游发展的公民旅游文明素质审视[J].经济地理,2007, 27(2):350-352. [16] 马诗远. 国际旅游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7-41. [17] Dolnicar S, Crouch G I, Long, P. Environmentfriendly tourists: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m?[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08, 16(2):197-210. [18] Loi K, Pearce P L. Exploring perceived tensions arising from tourist behaviors in a Chinese context[J].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2015, 32(1-2):65-79. [19] Wu M Y, Pearce P L. Chinese recreational vehicle users in Australia: Anetnographic study of tourist motivation[J]. Tourism Management, 2014, 43:22-35. [20] 邵隽. 旅游服务业社会化媒体营销新趋势—意见领袖与微电影营销[J]. 旅游学刊, 2012, 27(8):4-4. [21] TripAdvisor. About trip advisor [EB/OL]. http://www.tripadvisor.com/PressCenter-c6-About_Us.html, 2014-03-07. [22] Lu W, Stepchenkova S. Ecotourism experiences reported online: Classification of satisfaction attributes[J].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3):702-712. [23] Smith A E, Humphreys M S. Evaluation of unsupervised semantic mapping of natural language with Leximancer concept mapping[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06, 38(2): 262-279. [24] Leiximancer, Leximancermanual version 4[EB/OL]. http://www.leximancer.com/, 2014-03-27. [25] Campbell C, Pitt L F, Parent M, et al. Understanding consumer conversations around ads in a Web 2.0 world[J].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011, 40(1):87–102. [26] Steimel S. Mapping a history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Themes and concepts 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communication research[J]. Review of Communication, 2014, 14(1):19-30. [27] Pearce P L. Wu M-Y. Soft infrastructure at tourism sites: Identifying key issues for Asian Tourism from case studies[J]. 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 2015, 40(1):120-132. International tourists gaze and being good tourists —An empirical study of “Impression Sanjie Liu” ZHANG Huan-zhou1,2, WU Mao-ying1, LIU Ting3 (1. 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 2. Department of Tourism, Zhe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3. School of Business, Honghe College, Mengzi 66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tourism settings, social contact and gaze is commonly seen among different stakeholders. One of the tourism gazes is about intra-tourist gaze, which i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ourists and other tourists. It is believed to have disciplinary power, as being aware of the gaze, people tend to behave in a proper and more accepted approach. This study chose Impression Sanjie Liu, one of the most well-known and popular landscape shows among international tourists, as the study context. English spontaneous reviews posted on TripAdvisor were selected as the data source. Leximance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An assessment of the reviews indicated that nearly half of the review contributors mentioned their gaze on the Chinese host, including the impression performers, the on-site Chinese audiences, as well as some service staff (e.g. tour guides, and hotel staff). The results indicated contradictory findings. Generally, international tourists were very impressed with the impression show, especially the fantastic performance, the local performers, the spectacular natural settings, the excellent stories and lightening effects. They, however, frowned on several behaviors of the Chinese domestic tourists, notably disruptive talking, taking photos/videos, early exiting from the venue, disrespect of the performers, and the indif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 This empirical study offers implications for being good tourists education. This study argues that no matter whether we are travelling outbound or domestically, when we are seeing the world, we are gazed by others, including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Considering the theory of tourism gaze, especially the disciplinary power of gaze,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gaze on Chinese tourists behavior can be communicated to be a wider range. Implications for better tourist manners management were offere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were also suggested. Key words: being good tourists; tourism gaze;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mpression Sanjie Liu; Leximancer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