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从“三个遵循”出发,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
范文 | 魏海哲 【摘要】语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认知规律;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对语文课堂来说,“情境”是一种优化了的语言学习环境、氛围。情境能够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有效性是情境的生命。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着力打造富有活力和创意的课堂,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乐园。 一、遵循认识规律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教学活动要沿着“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路径来推进,要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拾级而上,帮助学生实现认知上的跨越,完成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教师创设情境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比如,教学《台阶》一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完父亲的形象之后,教学进入理解小说主题的高潮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教师询问同学是否听说过这个文件,学生表示没有。教师告诉学生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党中央把“三农问题”摆到了重要位置,农民的生存状态成了党中央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接下来,教师请学生畅所欲言,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农民生活现状,并谈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教室里一片沉寂,出现了冷场。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三农问题”并不了解,又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些资料,让大家一起来阅读。最后,师生一起回到课文当中,讨论一下这篇小说反映的主题。在此案例中,城市学生本身缺乏对农村生活的了解,更别说对农民生存现状的思考了。再加上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初中生而言,又显得过于深奥。所以,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无疑是由未知到未知,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创设情境。比如,教材中选编了一些经典性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用含蓄凝炼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主题,在学生眼中,其呈现的意象、情感等就显得较为抽象。教师要善于采用具体直观的手段创设形象化的情境进行补白,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二、遵循教学思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和形式 整体性(综合性)是学生感知的一个特点,从笼统到清晰,从模糊到精确,是认知必然经历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起点是整体,遵循着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轨迹。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整体感知”的思想,并以此思想作指导来设计教学流程,遵循“整 体——部分——整体”这一教学思路,引导深入文本字里行间,感悟文本丰富的内涵和形式之美。倘若违背了这一规律,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失去了价值。比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请同学们回答谁是小说的主人公,有的说是菲利浦夫妇,有的说是于勒,有的说都不对,应该是文中的“我”,也就是约瑟夫。面对三种意见,教师请大家展开讨论。学生进行热烈讨论后开始发表意见,仍然是众说纷纭,三种意见相持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教师显得着急又无奈,又安排大家先找一找小说中一共出现了哪些人物,其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再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给小说划分一下情节;然后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小说中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怎样;最后,再讨论小说的主人公。案例中,教师在没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及人物形象的前提下,先把目光直接投向了小说主人公是谁这个问题上,自然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最终导致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 三、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能力是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创设教学情境也要遵循“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如教学《我爱这土地》一诗,笔者要求学生练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这一句,好多学生都读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了解时代背景,有情感的体验上没有一个起点,所以体验不到诗人那种炽热的爱国情怀。那么,如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呢?笔者相机播放日本侵略我国东北以及屠杀我国同胞的画面。随着画面的滚动,《松花江上》的歌曲又作为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凄惨的场面、哀婉的曲调,让学生的心情不再平静。此时,教师又用生动的、饱含深情的话语讲述着诗歌的创作背景:……面对国土遭践踏、生灵被戕害的悲惨现实,诗人对祖国的爱越发深厚,心中的痛苦也越发强烈,于是诗人倾注了全身心的情感和力量,抒发出了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说到动情处,笔者情不自禁地范读起来,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试读。学生情绪激昂,争相诵读,读得富有情感,传达出了诗人的悲愤心理和深沉强烈的爱国之情。最后,配合着背景音乐学生齐读诗句,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学生面对诗歌含蓄的意象,再加上距离诗歌创作的年代久远,没有诗人一般切身的体验,当然无法体会诗歌蕴含的情感,更别谈读出感情了。而此时,笔者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多媒体创设了声情并茂的音画情境,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的升华。生动形象的画面,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加之教师范读的引领,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因而当学生再次朗读时,自然情寓其中,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喷涌而出。上述案例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铺设了一个能力发展的支点,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由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效果立竿见影。 此外,阅读教学过程还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基本规律: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品读感悟——拓展迁移。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做到“授之以渔”。在创设情境时,要兼顾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心理,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唯有如此,才能增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打造出和谐而富有灵性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金军华.阅读教学“情感体验”的误区和导引策略[J].语文知识,2014(5). [2]王春云.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 刊,2009(8).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