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运用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解读
范文

    许广大

    【摘要】文本解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环节,如何运用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阅读,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从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品评文本能力;了解作者,用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智慧解读,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提炼主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解读;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教学理念得到贯彻与实施。因此,教师应该主导全局,在有趣和有益的学习环境下激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用正确的方法诱导学生敢于创新,积极创新,自觉创新,长此以往就能够不断弘扬学生创新精神,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创新水平。

    一、活用教材,培养学生品评文本能力

    现行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编排各种题材的作品,内容涉及了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因此,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因为其许多文章不能与时俱进(注:现今初一初二已不再使用老旧的教材,改用新教材,而初三仍使用老教材)。学生不一定对教材中的课文学得面面俱到,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哪些是应删去的课文,哪些是着重深读的课文和普通阅读的课文,最后把他们的想法和老师的想法进行汇总裁决。老师不必根据以往的教科参考书和他人的作品点评来选择重点研读的课文,而要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反复阅读,亲身感受阅读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孔乙己》和《范进中举》时,可把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为切入点:若范进被客人奚落会有何表现?若孔乙己被岳父谩骂会有何表现?若孔乙己中举后是否会如范进发疯?……这样同学们一定会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大大地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即使学生了解了文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使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二、了解作者,用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应逐渐养成知人论世的能力,在查阅文章过程中了解相关的作者经历、文章的社会背景及创作原因等内容”。为了避免学生误入主观臆想的歧途,除了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外,还要全面了解作品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作者创作作品时的观念想法、人生经历等。以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为例,韩愈本人从小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并且为官之后仕途也不太顺利,两次遭到贬谪。在《马说》一文中他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他在此文中使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委屈和不公平寄托于此,间接地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封建社会中像韩愈这种情况的实属常见,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在没有任何人赏识自己或举荐自己的情况下,终身都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对《马说》此文章进行讲解时候,应合理地解读此文,即始终根据作者的人生际遇进行文章的解读。

    三、智慧解读,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能够智慧地进行阅读教学,能够智慧地进行解读课文。在解读过程中,他要能够从不同的视角中解读文本,产生新的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他要能够在不同的方法下解读文本,使用新颖的切入方法进行阅读;他要能够通过思考相关的问题解读文本,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新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教学《山居秋暝》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明月林间照,急泉石上流”与原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在表情达意上的差异。渐渐地学生得出了结论:“松间”“清泉”除了是景物描写外,还是人格化的意象。然后他接着拓展其他相关内容,慢慢让学生想到“月亮”“柳树”“菊花”“杜鹃”“红豆”“蜡烛”“莲花”“鸳鸯”“猿”“青鸟”“梧桐”等古诗词中典型人格化意象及其表达的情感与经典代表名句。整个课堂氛围相当和谐,教学方式收放自如,听课效率提高。既赏析课文,通过教师的引导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其积极性。当然这些都是教师本人的阅读发现,才有了教学创意。

    四、提炼主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作品的主旨迫切需要被发现,被提炼,因为它通常具有深刻意蕴并隐藏在作品之中,因此要求整个过程去思索和探求。学生应尽最大所能去阅读分析作品,理出作者的创作思维,分析整合作品思维过程,找出其重要的主旨关键词。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为例,可以找出一个对文章内容高度概括,突出普罗米修斯的性格的词来作为文章切入点,即“英雄”这一词。学生可以先总体感受文章,再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学生一般会列举出各种以普罗米修斯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中心的词语,这时老师可以灵活地引出这一句“他是人们心中的英雄”。然后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表现普罗米修斯是英雄的地方。这样学生会在心中产生一个词语表象,进一步去深入感知文章,思考文章主旨,接着巧妙地诱导学生亲身感受普罗米修斯“受罚”“取火”这两个情景,慢慢地学生就会清楚地认识到普罗米修斯的形象,即他是一个无私勇敢的英雄,坚定地面对残酷的惩罚,无所畏惧。学生在深刻体会文章后逐渐对这位英雄愈加崇敬。此处的归纳十分有利于概括文本内容,凸显重点。

    总之,只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阅读。因此,教师应该先营造轻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求知好奇的学生受到激励后,接着就会进一步探究

    文本。

    参考文献

    [1]赵洪芳.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2013(11).

    [2]王建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语感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3(30).

    [3]罗云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9).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