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还小学生一方阅读的天地
范文

    

    【摘要】处于信息时代的小学阅读教学出现以“通过阅读的教学”逐步取代“教阅读的教学”的现象,究其根源在于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形而上的实践及碍于明确、具體、可操作的考纲。小学中段群文阅读教学中课内多篇的操作方式以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能力的提升为最终目标,分别依照以人文主题中“诚信”、阅读策略、作家、文章的体裁及表达方式等作为议题,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中段教材进行合理地重组,并开展教师探索性地教学、学生探索性地学习。

    【关键词】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议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被紧需,显糟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处于信息时代的人,须具备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信息,并从中进行筛选、提取、规整的能力。《课标》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目前的阅读教学已背负太多,如识字、写字、写作等,在教材基础上的阅读教学不得不成为学习各项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手段,阅读教学名存实亡。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被视为“语文学习者”而非“阅读者”,进而“教阅读的教学”逐步被弱化,“通过阅读的教学”逐步强化并占主流地位。

    二、溯本源,究根底

    (一)换汤不换药

    《课标》在实践过程中,更多地被解读为只要形式上的改变,而其实质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具体表现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提升被等同于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及技能;遵从教材体系的教学即为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课文解析虽深却孤,缺少文本间的关联性。

    (二)有苦说不出

    受评价方式的影响,考纲“门庭若市”,课标“门可罗雀”。于是教学变成了掌握考点,对考点知识进行反复训练的过程。阅读教学自然也不例外。

    三、中庸道,行通达

    群文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师生按照一个或多个的议题围绕着多个文本进行系统性建构,并形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教学的先行者蒋军晶老师将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方式分为一篇带多篇、课内多篇、课外多篇三大类。其中作为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庸之道——课内多篇是对现行教材的一种改进,既满足了信息时代及《课标》对阅读能力和阅读质量的要求,又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考纲,更为之后的一篇带多篇和课外多篇的有效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谓一石多鸟、一箭多雕。

    群文阅读教学是鼓励“发现至上”的探索性教学,鼓励从不同维度重新审视现行教材,以其为蓝本,根据实际学习需求,选定议题,重新组合教材文本,开展群文阅读。以下,笔者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段即三、四年级教材为例,探讨根据议题的不同如何具体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一)以人文主题中“诚信”为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以下简称四上)第三组《去年的树》、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以下简称四下)第二组课文及选读课文《小珊迪》从人文角度提炼,其主题词都为“诚信”,侧重点略有不同。四下园地二日积月累中有六句关于诚信的名句,虽都围绕诚信展开,但亦各有侧重点,恰巧可跟这六篇文本相对应。

    案例一:

    教学目标:

    (1)比较6篇课内文章在主题表达上的异同点.

    (2)引导孩子做诚信的人。

    教学环节:

    (1)读表6篇文章,思考:在主题表达上有什么异同点?

    (2)拓展提升

    思考并交流:我们为什么需要诚信?怎样做才是诚信的表现?

    (3)欣赏2017年春晚小品—《信任》

    此次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四到六人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六句名句中筛选出与文本相对应的那一句正是孩子们按照思维步骤:提炼主要内容、总结收获及启示、升华古人的深意三步走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审时度势,进行适当正确的引导。

    (二)以阅读策略为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三上)第三组:《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六组:《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四上第六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下第六组《渔歌子》这六首诗词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都可以用“抓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这一阅读策略,教学环节以扣住以下为准。

    案例二:

    《夜书所见》中既有对盛夏景象的描写,又有对黄叶飘飞的深秋的渲染,从这两个不同季节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中的“独”“异”和“遍”形成强烈的矛盾对比,从而烘托了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呢?

    《望天门山》的前两句可谓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关联体: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前行。因为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这看似极为矛盾的组合,又带给你怎样的一种冲击呢?透过它,你是否能了解李白的写作风格?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题中有晴又有雨,哪个天气环境中的西湖更美?作者展现了西湖在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天气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西湖一会儿“淡妆”,一会儿“浓抹”又包含着哪些深意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长江作为当时的交通要道,来往的船只繁多是毋庸置疑的,可为什么在李白的眼中,竟然只有他的好友孟浩然那一叶“孤帆”呢?

    《渔歌子》中,张志和为什么要用“青”和“蓝”来形容棕黑色的蓑衣呢?体现的又是词人怎样的生活情趣呢?

    如果能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始终抓住这些诗词的矛盾、对立、对比、冲突进行追问,并开展探索性的思考,就能使其在解读诗词时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三)以作家为议题

    四上第四组《猫》《母鸡》都為老舍先生的作品,在《母鸡》的导读提示中写道:“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 点?”据此,我们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可从老舍先生的写法和写作风格两方面去把握,并可以拓展开。利用“一篇带多篇”的操作方式,设计为期一周或一个月的“走近老舍”,让学生连续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或许我们还可以效仿清华附小2016年的大型主题“纪念鲁迅”,围绕鲁迅这一主题在各科中铺开,采取或阅读,或画画,或书法,或手工,或戏剧表演等手段,使学生能多角度全方面深入了解鲁迅先生。

    (四)以表达方式为议题

    三上第六组《陶罐和铁罐》《狮子与鹿》,三下第五组《七颗钻石》及选读课文《七色花》,四上第三组课文及选读课文《小青石》都为童话故事。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三上教参)中对《狮子与鹿》的执教建议中提道:“最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文和《陶罐和铁罐》作比较学习,把两篇课文联系起来说说共同之处……”我们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将以上几篇童话故事按照三上教参中的这一设想进行设计,相信学生能相对较轻易地发现童话故事的写作技巧,编织童话故事的密码乃至文学创作的金钥匙。

    综上,议题的类型可以很多。通过以上几次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学生的发现能力将会大大提升,所以,笔者之后会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议题,该议题是否值得讨论和深究也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分析决定。相信经过对教材文本一轮又一轮的重新筛选组合,学生会有更多新的发现,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根源上重拾对阅读的兴趣,最终重新徜徉在阅读的天地中。

    参考文献

    [1]王尚文.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十对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8(5).

    [2]张萍.群文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J].聚焦长三角,2016(4).

    [3]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小学教学设计,2014(5).

    附 注

    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立项课题《小学中段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G2017543)

    作者简介:张曦,女,1986年生,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群文阅读教学。

    (编辑:郭恒)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0: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