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传统道德与企业家的行为规范 |
范文 | 胡慧莲 摘 要:在宏观上,商业伦理关系国家和政府的制度建构;在微观上,商业伦理涉及企业等经济组织章程的制定、制度的实施和社会责任的履行等。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的、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商业伦理精神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道德;企业家;行为规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7-0146-01?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F272.91? ? ? ? 文献标志码:A 朱德贵教授在新著的《新时代中国商业伦理精神》一书中写到:最能体现中国商业伦理文化的就是中国商业伦理精神,它集中表现在“以仁为本”“以义制利”“礼以行义”“智者乐水”和“诚实守信”5个方面。 1? 以仁为本 《礼记·大学》中记载:“……‘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上述文字的大意是:别人有才能,应加以借鉴和褒奖;别人贤良,应由衷得喜欢爱护人家。但有些嫉妒之人则不同,别人有能力、技术,则心生嫉妒、怨恨,厌恶人家;别人聪明睿智,则千方百计阻挠,使其智慧不能上达上级领导层。所以《大学》中记载的“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就是这个道理。按照以上“以仁为本”精神的哲学意义,该书作者认为应从企业家对自身“仁”观念升华的需要、对消费者和员工的需要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及义务的需要3个方面出发,重新审视新时代提倡“以仁为本”精神的必要性。 2? 以义制利 在这些道德准则的指导下,采取“义”的行动才是“宜”的。那么,何谓“宜”?《说文》中记载:“宜,所安也。”在中国古籍中,与这种解释相同的還有《诗经》和《吕氏春秋》等。 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AI技术)促使各企业不断调整对未来市场的决策与规划,导致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践行新时代的“以义制利”精神,该书作者认为,企业家应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反对商业欺诈,反对商业贿赂,禁止侵犯商业秘密。同时,企业家还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类型的商业歧视。 3? 礼以行义 “礼”是中国文化“明分”精神的体现,但是“礼”也蕴含着“和”之意。如《礼记》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因此,“礼”的这种“和”的精神也具有治理风俗和顺应民心的含义。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家如何践行“礼以行义”精神?作者认为,企业家必须关注3个方面的问题,即遵守市场竞争规则、弘扬契约精神和树立正确商务礼仪观。 4? 智者乐水 孔子曾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在这里,“智”显然指的是明辨是非。企业家如何做到“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又如何做一位具有“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智者”型企业家,该书作者从提高企业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正确选拔和使用“智者”型人才3个方面提供了答案。 5? 诚实守信 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缺少诚信,社会秩序必将一片混乱,难以维持。如果人人守信,则可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和谐社会关系。凡事必须实事求是,这就是“信”。根据“诚实守信”精神的哲学意义,该书作者认为,企业家必须加强“诚心”修养、提高企业信誉和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文化体系。 6? 结束语 朱德贵教授从儒家最高道德规范“仁义礼智信”出发,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既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商业文化,也能为企业家提供道德行为指南,为政府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政策决策依据,值得学习借鉴。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