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多模态模式下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 |
范文 | 毛反骄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教育思想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变,社会各界开始更加重视教育模式的探究以及课堂环节的多样化,采取措施推动素质教育走进校园的速度,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科技水平的进步、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发展以及教育方式的探索让多模态教育成为一种新趋势、新潮流,它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等感官积极地调动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这个根本目标,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適应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通过介绍多模态模式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校园课堂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积极地推动多模态模式下课堂设计的灵活性以及互动性进程,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做到快乐学习,兴趣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减轻家长、教师的压力,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模态模式;课堂设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因此,必须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设计环节,融入先进的教育观念,发挥现代科技设备的强大功能,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与教育事业的双赢。 一、简单介绍多模态模式教学方式 多模态模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多种状态下的教学,增加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数量,充分利用人们视力、听力等不同感官系统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对外界环境的直接感受,又因为人们主要有视觉、味觉等五种感官系统,因而产生五种主要的交际模态。 教师在课堂上要利用这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感官系统的良性互动,强化学生学习记忆,增加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做到学以致用,尤其是一些比较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通过对比实验或者情景再现可以进行深入浅出的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和感悟,攻克学习难点,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多模态模式对课堂设计的影响 根据人体不同感官的特征可以把多模态模式对学生的影响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五大类学习型学生,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以及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类型,进行有计划性、有区别性和针对性的教学,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成长。 (一)原有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有的学生根本不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不喜欢教师讲解方式,以至于学生根本不能认真听讲,无法掌握知识点,降低了学习效率。多模态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把动态和静态教学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不同的感官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释放学生活泼好动、浪漫天真的天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实际检验,做到学以致用。 (二)多模态模式下的课堂设计环节更加多样化,合理使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角色体验法、课堂分组讨论法等等,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环节比较单调的问题,进行有侧重点的全面讲解,以新课改为课堂设计的基础,融合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尤其是化学课讲解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学生的亲自操作,呈现各种物体的本质特征,在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情景对话,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英语词语的掌握,让课堂设计更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模态模式对于课堂环节的选择要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老师教学能力、专业素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多种方面的影响,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里诉求,实事求是,学会变通,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改进教学模式,才能制定出更加适合本班级的课堂设计模式。 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端正教学态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于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多模态模式制定课堂教学环节,要求坚持老师的主导地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多模态模式在课堂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多模态模式要求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把“教育、学习、时间”三者合为一体,对老师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经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压力,要求老师首先要熟悉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风格和思路制定浅显易懂的PPT,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提出问题,学生自由讨论,得出主要的结论,并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进行纠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进行相应的实验,比如讲解水的元素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能时,通过亲自实验让学生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了解它们的组成成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模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系统,用嘴说、用眼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等等,了解知识内容,增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学休养和知识素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13(5). [2]李文丽.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3]顾日国.多模态多媒体系列讲座[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1. [4]周东坡,赵凯,马玺.生物制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杨开城.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