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复习课教学设计(中图版新教材)
范文

    杨晔 郭剑峰

    

    

    

    摘 要:文章对新课标进行解读,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对中图版新教材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一节进行教学设计,从情境导入、新课教学、自主命题、探究活动、对接高考、课后研学等环节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期达成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地理;教学设计;交通;区域发展

    一、课标解读

    本课例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选用的教材内容为中图版必修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四节。

    课标解读:新课标意在将“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落实在具体的实例上加以分析,在学生熟悉或指定的区域背景下,说明交通的区位条件及其带来的影响。交通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进行分析,还要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培育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二、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是学生熟悉的经济活动。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中,交通运输是必不可少的,是实现地域间联系的一种最主要方式。从必修二教材宏观布局上看,本节是在之前学习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掌握了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后,所安排的交通运输业学习。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迁移、城市发展,加强了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带动了区域的发展。因此,本节内容虽是第三章的最后一节,与前面三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在必修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本节教材的微观编写上看,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解释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介绍交通布局;第二部分“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设置活动,介绍我国高铁的“八纵八横”,综合分析交通运输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三部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通过呈现瓜达尔港的相关资料,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强以及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作为一节复习课,选取了引起学生兴趣的时事案例作为背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在指定的真实情境中落实交通区位及其影响,并通过问题解决和课后研学来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三、学情简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的高三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扎实,正经历高三一轮复习。本节内容相对独立,采用案例式教学,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分析航空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从而掌握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及其影响的一般方法。教学素材选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时代感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交通专题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目标

    ①通过自主命题,根据材料命制试题并记录,归纳相应知识点,分析“北京建造新机场的原因”,提升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思维素养)。②通过案例学习,分析“与甲地相比,简述北京新机场选址大兴的理由”和“大兴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两个问题,梳理出交通运输区位及其影响,提升区域比较和空间感知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③通过课后研学,每8人成立一个研究小组,选出一位组长带队,利用周末上网搜查或实地考察高铁平阳站的区位选址,分析高铁平阳站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将研究成果制作成PPT汇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地理实践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与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图文判读,分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原因、区位选址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分析,梳理交通运输的区位及其影响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实地考察法等。

    六、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如图1所示。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图2所示。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九、教学亮点

    1.教学形式力求创新

    本课例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后研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师选取“大兴机场”建设这一典型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开展课后研学进行实地调查,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节课从实践升华到理论,再从理论回归到实践,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学生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真实情境中落实、素养和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培育,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生活地理”“有用地理”的理念。

    2.学生活动凸显主體

    本课例设计合作探究、自主命题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和同伴互助获得成功的体验;组员们集思广益,增强合作意识和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命题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尽量以学生命制的试题为例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从“质”的层面上有所突破。

    3.核心素养落实到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因此,本课例的设计从教学目标开始,均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具体来说,本节课堂内更注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落实,而地理实践力素养则通过课后研学的方式加以落实。为了培育这些核心素养,借助比较法和问题链,通过逐层探究的分析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核心素养。

    (该课例为“温州市高中地理学科骨干素养提升班”展示课)

    参考文献:

    [1]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4-6.

    [2] 张燕妮.“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8(04):19-2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10: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