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利用教材文本进行写作训练实践探究
范文

    黄慧燕

    【摘要】仿写是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方法,教学中的优秀篇章是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的极佳模板。老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素材,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通过教材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吸收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从而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仿写;教材;训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初中学习的基础,写作也不例外。利用教材文本进行仿写训练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要形式。通过教材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吸收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从而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特有的写作风格。

    一、利用教材进行写作训练的意义

    通过教材进行写作训练对写作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阅读教材积累写作语言

    每位老师都知道,写作的基础是语言的积累,而语言积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学校教学中最重要的阅读载体无疑就是教材。通过阅读教材同学们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喜欢阅读的学生无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阅读的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两种途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这两种朗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对于朗读可以安排同学们早晨坚持练习,比如组织全班同学大声齐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们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情感等技巧,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优秀作品。对于典型的作品阅读以后要求同学们去背诵,在背诵中体会作品的深邃思想,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多了,语言知识积累自然就丰富了。

    对于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用眼睛读。默读无疑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短时间内获得信息的能力。当然默读又分为精读、略读、泛读、粗读,还有速读,其阅读的速度是不同的,对阅读的要求也各异。老师一定要自觉地培养学生丰富的阅读能力,使同学们真正掌握阅读的技巧,喜欢阅读,乐于阅读。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善于阅读的孩子,语文基础才会扎实,也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二)阅读教材探究写作方法

    写作是需要方法的,学生的写作方法从哪里学?无疑教材作品是最好的路径。教材收录的都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对这些作品,同学们不仅要读,更要品,要在品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技巧,学有所用灵活地移植到自己写作实践中,学习经典作品的写作构思。

    比如朱自清描写父爱的经典作品《背影》,那深沉的情感绝对不是略读方法能体会的,必须要细品。在第六自然段对父亲一系列动作描写中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下缩;肥胖的身体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些动词“攀”“缩”“倾”准确地表达了父亲笨拙但却伟大的父爱精神,写得感情深邃,情景动人。这些写作技巧教师应该详细地给学生讲明,让学生在品读中细细体会,然后要求学生们进行仿写练习,通过动作细节描写丰富文章的语言和写作技巧。

    (三)巧用教材掌握写作技巧

    初中语文教材共有六册,每一册又分解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共同的教学主题。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从每个单元中选出优秀的篇章让学生精读品读,学习作品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训练需要蓝本,从哪找蓝本,无疑教材是最好的蓝本。从阅读中去体会写作也是最佳的提升写作技能的手段。对于课本中的作品,老师有老师的阅读体会,学生有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视角体会作品,从作者的角度欣赏作品,才可品味出经典的写景状物技巧,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仿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教材为蓝本进行写作训练的具体实施路径

    上文已述,教材是最好的写作蓝本。但如何用好教材指导写作呢?这就需要具体的实施路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规划了依照课本进行仿写的写作手册,现举例说明。

    (一)七年级上册

    比如七年级上册共六个教学单元,单元设计主题依次是亲情、学习、生活、生命、科学与想象。就拿第三单元进行分析,共有《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和《古代诗歌四首》五篇文章,都是从景物描写,抒发生活的美丽,让同学们热爱生活享受自然。在进行仿写训练时可以紧扣这一主题展开。

    首先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春》无疑是进行景物仿写的极佳蓝本,老师在详细给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之上,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文章不同段落的写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训练,比如第一段,作者用叠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来表达对春天急切的期盼,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的手法,就可以要求同学们按照同样或类似的句式,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去仿写其他景物,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又如《春》的最后的三个段落对春天的歌颂,采取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生动地展示了春天的演变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春天无限的热爱,老师也可以就此思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一个景物的变化过程和对作者带来的感情的变化,同时对于排比拟人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长短句的句式结构的使用,都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经过上述段落训练后又可以总结起来,让学生完整地对景物进行整体的描写,比如写“春花图”“秋雨图”“冬雪图”等,抓住景物主要特征,运用春名作里的修辞手法、句式结构加上作者的主观感受进行比较完整的仿写训练,规定写作字数,从而达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效果。

    (二)七年级下册

    教材的七年级下册也共安排了六个单元,主题依次是:成长、祖国、人物、文化、探险和动物。这些主题紧扣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无疑是学生进行作文仿写的极佳素材。

    比如第三单元的几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表现的都是孩子成长的历程。同学们无疑也处于成长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可以要求学生们以成长为题,抓住成长中的生活细节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精彩短文。在写作细节上可以要求学生大胆模仿教材上的范文,要求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结构:双线交织的写法;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写作顺序;运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写作手段等等,都要给学生讲明点透,对学生仿写更具有针对性。

    第三单元是人物主题,无论是《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还是《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孙权劝学》,无疑都是学生们学习的楷模。这些人物的事迹对孩子成长有巨大的激励作用。仿写练习中,要引导孩子人物写作中积极营造向上的精神范围,写出生活中人物的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具体写作手法上,结合范围,讲透人物写作的技巧,如如何进行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描写或者性格特点描写等等,可以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父母兄弟,写同学老师,通过对生活中平凡人物的描绘,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对范文的文章引申写作训练,如《孙权劝学》一篇,吕蒙虽是一介武将,未受过良好的教育,却因孙权的话而成为文武兼备的人才,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对你有什么启示,可以写篇读后感,发表下同学们的独具见解。

    (三)八、九年级

    八、九年级在巩固以往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以求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笔者梳理一下,教材仿写联系的角度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仿写修辞的运用。教师可以对八年级上册教材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同一个专题,文章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教学中有计划地围绕单元学习专题,结合每篇课文特点进行写作练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本安排的是文化单元,有《社戏》《安塞腰鼓》《回延安》《灯笼》等文章,文化艺术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的熏陶作用,这些文章充满了人文气息。结合范文可以考虑让学生写一篇自己曾经看过的表演,学习表演细节的描写方法。如《社戏》,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技巧、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等,都要给学生讲透,让学生知道如何仿写,从哪下手,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小说。又如《安塞腰鼓》,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技巧、采用了什么外貌和细节描写、对整体表演场面如何把控等等,都要给学生讲透,让学生知道如何仿写,从哪下手,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表演小品,《安塞腰鼓》中反复、排比、比喻、拟人等描写手段;台上、台下正面和侧面描写的结合,都是学生仿写很重要的参照物。

    三、结语

    仿写是我国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它既可以有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摸索出了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结合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方的法,当然模仿只是学习写作的一种方式,而且是较为初级的,定位只能如此。教师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兼以运用其他写作教学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常思考,重积累,勤动笔,努力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杜天颖.浅谈仿写训练[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2).

    [2]何湘君.作文从模仿开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5).

    [3]林丰勋.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7.

    [4]陆鉴三.作文提高之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

    [5]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张晓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