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课例初实践
范文

    董晓枫

    【摘要】为更加充分发现阅读的功能,笔者特开展了“以读促写”的相关实践尝试,期望通过这一实践改变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及意义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翼。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源头活水,以阅读促进写作是写作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甚至有每况愈下的趋势,为更加充分发现阅读的功能,特开展了“以读促写”的相关实践尝试,期望通过这一实践改变学生写作较为粗糙、较为原生态,缺少对写作对象的细腻描绘,更缺少对写作对象的提炼和思考等问题,引导学生去仔细捕捉细节、去深入思考问题和提升文章的情感内涵。

    二、课例初实践

    (一)从“教材阅读”到写作—基于教材整合开发写作课例

    在阅读教学中,对教材反复咀嚼,常常用2个课时甚至3个课时来对文章的语言、主旨反复揣摩。然而,耗时耗力的阅读教学无法为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未免有些遗憾。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意识逐渐普及的今天,笔者尝试在阅读中实现单元整合教学,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作用,用阅读滋养写作,让写作重构阅读。在实践过程中,一般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课例的开发:新授课—已授课整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以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选录了《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四篇文章,单元写作内容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这个单元从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景物中的“情味”,因此,将《凝视世界,发现生活中的情味》这一写作课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写作的热情,明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增强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信心;(2)引导学生细心感受大自然的景物变化,从单元课文中获得启发,并借鉴写作方法;(3)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捕捉美好、有趣、有意义的瞬间,并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

    这一课例对单元的整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立学生的写作意识,侧重于情感的激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作家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在单元整合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一些共性的因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再认识;二是提供写作知识,侧重于脚手架的搭建。七年级的学生写作往往缺少方法,因此通过单元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些写景的具体的方法,如修辞、画面感、素描等,既是对阅读教学的呼应,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策略性知识,能实现以读促写这一目的。

    (二)从“拓展阅读”到写作—基于视野拓展开发写作课例

    写作是可学、可教的,而名家作品就是最好的老师。但是“鉴赏一篇好文章是一回事,而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另一回事,正如欣赏一位艺术家的小号表演是一回事,让我们去表演是另一回事。我们中的大多数是无法在欣赏之后复制那美妙的演奏的”。大多数学生未能从名家名作中获得写作的知识,将作家的写作经验转化成个人经验,基于此,设计了一系列课例,如《跟着龙应台学写作》《跟着琦君学写作》《跟着殳俏写美食》等。以《跟着殳俏写美食》为例,设计了五个学习任务:

    在这一课例中,从学生的写作体验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读名家名作,并从“标题、细节、抒情或议论”几个方面让学生发现殳俏写作的奥秘,获得写作的策略性知识,逐渐学会如何将美食写得动人、写得精彩,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有益启迪。

    语文教学的外延无比广阔,只要精选,精心运用,开发丰富且行之有效的课例,能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写作生活,也能用教师的阅读和写作经验去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和写作知识,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个性化。

    (三)从“综合阅读”到写作—基于应试需求开发写作课例

    任何教学最终都需要经历应试的考验,“以读促写”课例的开 发,还需要适应考试的需求,因此注重基于应试需求的课例开发,从局部到整体,从语言到结构,从内容到立意,进行了多角度的课例开发,以满足学生应试的需要,这里的阅读便不局限于课内或课外,只要有好的素材,皆可为我所用,实现以读促写。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为“人生意义和价值”,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个话题实在是太大,而这一单元的文章呈现出结构十分清晰的特点,因此,作文课例的设计便定为文章结构:从《纪念白求恩》《诫子书》学习议论文的分—总、总—分—总结构,从《走一步,再走一步》《植树的牧羊人》学习记叙文的“一事一议”及时间顺序,这样的设计能使写作无章法的学生快速地确立文章的结构意识,写出“合乎规范”的文章。

    三、思考与困惑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碰到了以下问题:

    第一,难以建立一个有效、有序的体系(序列)。中学写作教学的写作知识一向庞杂,建立一个有效且有序的体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目前的框架,课题组认为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却没有更好的体系可以借鉴。

    第二,如何将专业的写作知识化为适应初中生的写作知识。要使理论性极强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初中生可以运用的写作知识,是一件难度极大的事,对一线教师而言,这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

    第三,学写作的倡导,需要更加优化的大环境。虽然2016年中考已经将文学写作写入,然而在具体的改卷过程中,又有多少老师是真正认可文学写作的呢?因此,如要进一步开发以读促写的文学写作的课例,还需要更加优化的大环境。

    第四,读写都是一件费时的事,要合理安排与规划课时。读和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课题组老师既要完成教材的教学,又要实施以读促写的课例,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讀写任务,是教师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一大考验。

    (编辑:龙贤东)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