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
范文 | 王丽 【摘要】在当今社会,人才竞争越发激烈,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肩负起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使命,现阶段社会各界普遍给予高职院校更多关注及重視,对高职院校教学指标的优化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指导思想,打破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在优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标准不断提升,而高职院校本身定位就是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体,在教育改革环境的影响下,高职院校也在依托教学创新及改革的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高职汉语言文学无论是教学特点还是教学要求,都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差异,在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学中,更应当应用创新思维,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相一致,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就从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优化对策。 一、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滞后 虽然现阶段高职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师也结合发展趋势,对教学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仍旧过于传统,局限性问题显著存在,一旦教学理念缺少创新优势,教学效果就会不断弱化。部分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师普遍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素质就呈现出了缺失性特点,这不仅导致教学难度不断增加,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将过于形式化,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课程体系缺少合理性 通过对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特点进行研究不难发现,课程本身涵盖较多文化知识内涵,在教学阶段,学生的文化素养能够不断提升,这就能够为其日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因此,该专业的定位应当更加符合社会经济规律,并以创建更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主体,实现对专业人才的高效培养。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时,课程体系建设并不合理,缺失性问题显著,并且教学目标定位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综合素质往往会被直接忽视。也正是由于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建设合理性及有效性明显不足,缺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受到层层阻碍,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作用也会随之不断弱化,因此,高职院校针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及优化,就能进一步强化体系能效,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 二、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 任何行为的产生都需要依托理念为其提供明确方向及指导,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创新教学理念是首要条件,这就需要各个高职院校从思想上认定创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将理念创新渗透到教学项目的始终,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风向标,重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及文化素养,依托于此,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才能显著提升。除此之外,由于高职汉语言文学本身具有自己的特色,可以说与其他学科相比,汉语言文学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这就需要学校及教师给予该学科更多关注及重视,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二)健全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现实情况,将理论性及实践性等教学指标衔接在一起,促使高职汉语言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加科学、有效。尤其是应当以高职院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切入点,加强课程体系的完善化建设,重点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更为充裕的自主探究空间及时间,引导学生加深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当对各个关联要素进行精准把控,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汉语言文学未来发展趋势,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配置与学习需求相契合的学习任务,对汉语言文学课程进行个性化设计,促使因材施教成为教学主流形式。 (三)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高职汉语言文学本身与其他学科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依托其特殊性,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及方法,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师应当将侧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在结合新形势、应用新技术的基础上,促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化,更能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质量的提升夯实基础。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加快速地掌握专业知识,更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实用性很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教学改革高效渗透的教学环境下,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只要精准把控学科特点及教学重点,不断在教学阶段寻求突破,应用创新思维,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就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沫.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社会化改革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3). (编辑:马梦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