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让品格教育在语文课堂润物无声 |
范文 | 【摘要】里克纳的品格教育思想却让我深深思考:语文课又怎能缺失了对学生品格的浸润?除了语文的知识性,更应注重其育人性的引领和积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身的文化自信。语文课堂就应以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从而实现品格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品格教育;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曾几何时,有人说语文课不应有思品课的影子。里克纳的品格教育思想却让我深深思考:语文课又怎能缺失了对学生品格的浸润?除了语文的知识性,更应注重其育人性的引领和积淀!在“精日、媚外”频出的今天,语文课堂必须成为思品教育的重要场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从而树立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自信。语文课堂就应以提升语文素养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从而实现品格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一、爱与尊重,奠定语文教学氛围的基石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以爱心去启迪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師生之间彼此尊重欣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课堂上营造出宽松的教学气氛,有益于孩子们在交融中的创造性学习,使其没有压力地进入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境界。当他们受挫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倾听,敞开心扉交流。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 课堂上,我经常和孩子们交流,所以他们有什么糖果啦制作的小东西啦,都会分一点给我或者让我瞧一瞧。因而常常一大早我的办公桌上都会出现诸如纸玩具小手工或糖果之类的稀缺古怪的东西,这也许是某几个被我赞美过发型的可爱女孩给我的惊喜。这一切让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沾了光,会让我开心好几天。私底下,还有同学会跟我讲他家养的小猫小狗什么的,我自然也跟他们讲我的发现;午餐后,还有常常用“脑筋急转弯”的题考我的孩子,课堂上也常常讲一些时事话题、新闻现象等。当然他们也敢“顶撞”我,有时会有充满情义的学生悄悄把祝福的纸条放在我办公桌上,或者直接向我投诉班上个别孩子的行为,或者向我提意见。而对于书写效果的你追我赶,更是让“提笔即练字”这句话深入人心,而“练字如炼人”的价值存在已然让孩子们懂得了“路遥知马力”。不时的书写比赛的成就感更是振奋人心。 因此,营造出一个互相关怀的环境,怀揣着爱与尊重,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极少了,各种学习也能顺利开展并回报出爱与尊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温暖,将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高尚的品格奠定情感的基础。 二、因材施教,创造学生品格的灵动之美 我总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各施所长,投其所好,使其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并启迪智慧的火花。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由此我创造各种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也给学生创造个性美的空间。 多年来,我喜欢课前安排3分钟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诵,为孩子们创造机会去锻炼自己。他们上台讲自己所见或印象深刻的事,同时我要求他们做到:字正腔圆,仪态大方。内容表达做到条理清楚,力求生动。所讲内容涉及课文篇章的朗诵、班级小事、模拟导游或发言人等。演讲时我更认真发现他们闪光点,相机表扬。如:朗读他们自己的精彩作文,讲讲班上的情况,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文中某个人物的看法等,尽量做到生动有序,观点正确。不当时给予及时引导和鼓励,并引导出分析问题的适宜方法。演讲完毕,便请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去讲评。在互评讨论中,孩子们思维的火花也不断碰撞,理解力也将更强。同时我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轮流主持,训练主持配合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开设心理信箱(一个小盒子)放在办公桌,让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以便条方式放置其中,这也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另一阵地。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上台演讲更为大胆,表达能力得以提高,理解问题的能力也与日俱增…… 三、在课堂中埋藏爱的种子,汇集语文情感的清泉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因素,情商教育尤为重要。一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待人真诚、热情,而不是胆小不合群、忸怩作态或表情冷淡。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和品格素养,引导学生去体验,并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好情操。 在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高尚”单元的教学中,学习了《关爱普通人》一文,很多孩子选择了清洁工、三轮车夫、街上的流浪者来观察,由此激发他们的爱与同情和对事物的辩证思维,懂得有爱心就有高尚;在综合课《母亲河》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关于母亲河的知识,引导学生感受长江、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懂得其文化内涵。同时观看视频,阅读、积累有关长江黄河的诗文,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诗词中描写黄河的意蕴之美。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之时,不仅培养了自我修养能力,还汇集了语文教育性的清泉,实现了自我教育与人格的形成。 无论如何,品格浸润,就在语文课堂!在文本篇章的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的启迪,播撒关爱的种子,一定是思想品格教育的捷径。这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情感教育的过程,也是孩子自我成长的过程。由此我们应该积极在语文课堂中把思品引导融入教学的体系之中,让它“随风潜入”。同时优化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道德品质的引导与渗透,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润物无声”! 参考文献 [1]丁锦宏.品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蒋素蓉,女,1977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中级职称,本科,研究方向为阅读教学与文学素养。 (编辑:郭恒)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