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寓语文能力培养于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中 |
范文 | 徐广明 【摘要】缺少了合作,语文学习势必会走向孤立与无助;缺少了合作,信息交流与分享就会发生堵塞。因此,合作探究应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应着力当好导演,组织学生演好一出出合作探究之戏。 【关键词】语文学习;拓展;想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学科,时下该学科的学习已引起教育领域众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语文学科将不再被置于弱势地位,而要重拾主要学科之“尊严”。为此,教师务必摒弃错误的教学思想与课堂行为,拒绝“灌输”与机械训练,追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切实发展学生语文能力。 一、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理念,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缺少了合作,语文学习势必会走向孤立与无助;缺少了合作,信息的交流与分享就会发生堵塞。因此,合作探究应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一个“重头戏”,教师应着力当好导演,组织学生演好一出出合作探究之戏。笔者在研读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好多内容是比较适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比如《螳螂捕蟬》这篇课文,大故事中套着一个小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学生比较喜欢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读起来有味儿,而此文恰好有着生动的情节,有着鲜明的人物形象,所说明的道理也不是很深奥。鉴于课文内容及形式上的特点,对本文的学习不需教师多讲,首先要立足于“读”,读中想象,读中体会,读出情,读出味,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个别展示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其中第二种方式学生读起来较为带劲。在研读课文中镶嵌着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探究的任务:“那个少年那天果真看到了‘螳螂捕蝉这一幕了吗?”围绕“看到”和“没看到”学生在小组内展开了讨论。一些学生认为那天少年真的看到了这件趣事,因为他等了好几个早晨;而更多的同学通过分析则认为那天并没有发生这件事,他拿着的弹弓只是一个道具,他转了几个早晨是为了遇见吴王,好引起他的注意,并趁机给他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这样做不动声色、天衣无缝,更能看出少年的机智。通过这样的分析与辩论,学生达成了共识,少年睿智机敏、坚持不懈的形象也深深定格在学生心中。 在讲读完课文之后,学生对文本有了充分的感知与领悟,此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创作课本剧并进行排演。为了使剧情更加生动,让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再创造,给人物添加一些语言和动作,准备一些道具。事实证明,课本剧表演能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 二、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 阅读其实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并不是眼睛对文字的简单映现。阅读,是要捕捉信息的,不管是课堂上对课文的阅读,还是将来工作中的阅读或者是生活中消遣式的阅读,都要实现这一目的。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加工,都需要教师进行有意识的指导与训练。入选小语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和打磨的,都具有较强的典范性和可读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策略,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比如,《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教学此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尽快地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即课文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所亮出的思想。那么,作者又是如何证明自己观点的呢?这就需要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穿行于文字之间,去感悟、分析、概括。完成这一任务可以运用自主阅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这样的提示:作者举了什么例子,通过这个例子想表明什么观点。最后,通过交流、分享,形成共识:作者举了两个例子,可以各用四个字来概括,一是“乐团演奏”,二是“火海逃生”;第一个例子说明合作要有高度统一的目标和协作精神,第二个例子强调合作要有自我牺牲精神。至此,学生基本上了解了这篇演讲稿的思路与框架,弄清了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观点,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在分析与概括的过程中得以锻炼与提高。 捕捉信息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分辨,帮助学生去除“枝叶”,保留“主干”,提取重要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共同完善认识。 三、通过有效的阅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阅读一篇课文不能一遍又一遍糊里糊涂地读,“食而不知其味”。教师要凭借阅读来培养学生感知、感悟、概括与归纳等能力。每一遍的读都要有着明确的目的,都要运用有效的指导策略,这样才能克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读有所获,趣从读中来,理从读中生。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是理解与捕捉信息的一个重要策略,整体感知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要求。为此,教师要着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这一能力,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比如,教学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游记,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自己去发现文章的写作思路,找出“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即作者的游踪和溪水流经的路线。理清线索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两条线索,文章的结构才能够浑然一体。以后自己在写游记的时候可以借鉴运用。当然,在理清线索之后,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抓住课文中描写精彩的语段,指导学生反复品读,借此培养学生的感悟与欣赏能力。完成这一任务的方法很多,如默读、比较、筛选、圈画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研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后,发现文中有两部分的描写尤为精彩:一是描写进洞的感受,二是双龙洞内的景物。笔者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欣赏过程中,一位同学说:“作者进洞时很刺激,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另一位同学则说:“自己读着读着,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仰卧在小船里进洞了……”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能够让学生产生感想,激发向往的热情。正是凭借这样的阅读、交流,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才得以不断提高。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