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这个时代需要真作文
范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但是在“假语文”的环境下,“真作文”教学难以展开。本文介绍了“真作文”的现状与背景、内容和内涵,提出对“真作文”教学的方法及建议,并展望“真作文”教学的未来。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这个时代呼吁“真作文”!

    【关键词】真语文;真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与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多少学生谈作文色变,一说起写作叫苦连天;又有多少教师对着一摞作文本默默长叹。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评作文,如此被动又尴尬的局面意味着作文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多年来,对语文教学的探究从未停止,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能够尽快找到语文教学的光明大道。

    在2013年12月29日在泉州市聚龙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2013年语文教育年终研讨会”上,数位名师在进行示范课教学后,发出了“本真语文”教学宣言;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提出了“真语文”理念,强调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明确了“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的基本要求……“真语文”理念的提出及后续一系列“真语文”活动让许多一线教师陷入了深思,反思起自己的教学: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所谓“假语文”吗?

    “真语文”提倡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批判了当下以公开课为主的“时髦却虚伪”的语文教学。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难联想到:如果说部分公开课是一种为了体现素质教育而进行的表演,是“假语文”,那么我们的部分为了应试教育而进行的常态教学,又是什么呢?既然教学方向、理念都是错误的,那为之而付出方法和手段又怎么能够确保真实性?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还有几分真实呢?

    由此看来,“假语文”的不良之风已经相当严重,“真语文”的提出给所有迷茫的一线教师指明了方向。但“真语文”是“真作文”的前提,只有拥有本真的语文教学,学生才能创作出本真、纯净、自然、个性的文章来。因此,教学需要真语文,时代呼唤真作文!

    二、特点和内涵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作文的基本特点也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里对第四学段(7—9年级)写作目标已进行了详细并深入的阐述。窃以为,要达到“真作文”的要求,应该做到这三个方面的“真”。

    (一)选材真

    作文选材来源于真实生活。语文教学必须求真务实,作文教学亦是如此,而一篇作文的完成恰恰也离不开“真实”二字。《课标》在写作“课程目标”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明确了取材源于生活的态度。我们常说优秀的文学创作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如果没有源于生活,又何来高于生活呢?

    老师们常常在批改作文时看到这些素材:下雨了,给我送伞的人温暖了我的心;父母或老师的一句话鼓舞了我,让我考试成绩突飞猛进……这些素材并不一定是虚假的,但是模式化的写法令人感受不到这些素材是来源于生活的。笔者任教的班级中一个文静的女同学连续在学校的两次大考中选用了“外婆去世了,我心哀伤,想要追随外婆”的素材来完成作文,令人担心不已。当我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时,她却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老师,这是假的”。这样乱编乱造作文素材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假作文”对学生的毒害。如此一来,学生怎么会对写作产生兴趣呢?怎么能从写作中得到快乐呢?

    与之相反,生动活泼的文章来源于生活,我们来看一段学生的习作:

    有这么一个课间,老师的U盘不见了。同学们正帮忙寻找着,老师突然来这么一句:“好想给U盘打个电话,让他赶快回家!”此话一出,引得同学哈哈大笑,一旁的同学插了句嘴:“老师,别着急,我帮你打!”老师回过头来,意味深长地说:“莫非你还带手机啊?”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其实,这亲切温暖的小场景在班级里经常上演,这才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这些场景值得学生们拿起笔记下来。叶圣陶先生提到作文教学时曾经说过,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反过来,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写什么,就是不认真。这应该就是对“真作文”选材真实的最简明的诠释了。

    (二)情感真

    情感是写作的基础和源泉,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和生命。一篇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课标》在“课程目标”中鼓励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是说作者引发了真情实感而后创作了文章,强调了真情实感的生发为创作的契机和动力。

    作文选材不仅要贴近生活,也要贴近自我。窃以为作文的真,是在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融入文中,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真知灼见展现出来。如此一来,学生的作文中将会自然而然地充满着人间真情与真爱。

    (三)语言真

    语言训练是语文之本。文从字顺是《课标》对作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寫作过程中要学会使用比较规范化的语言文字,用自己熟悉的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文字来组织自己的素材,表情达意。作文语言切忌空洞夸大、虚伪消极、矫揉造作。请看学生习作:

    “现在的中国啊,住房紧张!才没几平方米的房间就十个人住。”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似乎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咧开皱皱的唇角不自觉地笑了,“你们宿舍好像也是这样哦?”透过圆厚的眼镜片,瞥见她眼眸里闪着一丝孩子气的调皮,一只手插在裤兜里,气宇昂扬精神抖擞,帅气极了。

    这个片段刻画细节描写,以自然、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老师上课睿智幽默的形象。一两个生动的比喻,以学生之眼观察,以学生之手写出心目中他所喜爱的老师的形象。

    三、方法及建议

    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走上“真作文”的大道?对于作文教学的方法,已经有许多前辈探究得十分透彻,比如教师要教会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把握细节;多维度积累素材,塑造典型……笔者认为,“真作文”教学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直面现实,摒弃虚伪

    “真作文”要求我们做到真实,又从生活中取材,那么生活的真相是什么样的呢?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去咀嚼生活的原汁原味。生活不只是真善美,还充斥着假丑恶的现象。“真善美”和“假丑恶”一起,它们才是生活的全部,如果我们教会学生的只有“真善美”,那么学生认识的生活就不是全面的。

    艾丽斯·门罗说:“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虚假。”就如同千千万万“真语文人”一样,尽管我们会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感到迷茫、失望、困惑,但是我们大胆承认它存在错误。我们也必须承认生活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形成学生“非此即彼”的情感观念和体验,这样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才能形成多元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事物。我们宁可直面真的“假丑恶”,也不能去逢迎假的“真善美”。

    写“真作文”,我们摒弃虚伪!

    (二)只要方式,不要模式

    写作技巧应该是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材料进行加工的艺术手法,作用是更好地表情达意。写作模式却让布局谋篇这一最能体现作者写作能力的步骤固定化、標准化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的指导时,应注意不能把作文技巧变成作文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何谓“首尾呼应”,让学生在写作文时量体裁衣、灵活选择,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我们要求本次作文开头一定要与结尾互为呼应”。因此,写作技巧的教学一定要灵活掌握,切不可生搬硬套。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养成过程,我们不能以偏概全或者顾此失彼,一不小心走上了假大空的道路。

    “教师活教教活,学生活学学活,本质上非但与应试备考不矛盾,反而更有利于学生的应试备考。最为重要的是更有利于自然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自主人格和学习智慧。我们称这为自主活学之本。”董旭午老师在批判当今应试化实用主义的同时,也指出“活教教活”“活学学活”才是应试的真正好办法!写作模式化意味着“假作文”的诞生,学生编作文或者抄作文,与我们培育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我们应避免出现这类情况。

    写“真作文”,我们拒绝套路!

    (三)听说读写,夯实基础

    我们在指导写作技巧的同时,也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只对作文技巧进行指导,而不培养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就又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了。叶圣陶先生论述“语文”学科的含义时,指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宜并重,诵习课文,练习作文,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叶圣陶先生指出,不培养或者不注意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其中的一个,其他能力的培养也会受到影响。陪伴每个人一生的不仅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好好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张先华指出“真语文必须引导学生由个到类,发现并运用语文规律,成就语文能力”,“真语文必须重视语文实践,遵循语文课程规律,落脚于实践训练中”。因此,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功,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意对学生进行培养,临时抱佛脚的方法行不通。

    写“真作文”,我们夯实基础!

    最后,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因此,作文完成后的评改工作以及再评改工作即使十分烦琐,也一定要 坚持。

    四、结论

    中学作文教学目前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们一起去面对和克服。本文结合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的基本特征,指出“真作文”指导在选材、情感、语言等方面要守住真实的底线,在教学方法方面着重提出了追求真实要接受生活中的假丑恶,不要使用作文模式写作,要注意夯实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等建议。

    《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中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更应该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需求。叶圣陶先生就认为作文就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实现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每一位老师都尽力追求十全十美的语文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认为这才是成功的,这样的努力与坚持值得肯定。但在语文教学的探索道路上,我们不能忘记了真语文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归传统,找回本真。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在他的诗歌《答案在风中飘扬》中的诗句“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苍穹/一个人要倾听多少次/才能听见人们的呐喊”,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努力多少次,才能到达真善美的彼岸。其实只要我们的方向、理念、路线是正确的,一路上的崎岖坎坷会让我们在到达终点后拥有苦尽甘来的回味。

    真语文大师贾志敏老师感觉自己“很孤独,都是凭着一己之力”, 我想,真语文的道路上你我同行,才能不孤单。贾志敏老师也说过,“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不要当成职业来做”。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这个时代呼吁“真作文”!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旭明.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N].光明日报,2014-5-13.

    [2]董旭午.弃本博功:语文教学失真低效的最大症结[J].语文建设,2013(13).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张先华.从陶行知“求真教育”深度解读真语文内涵[J].语文建设,2013(19).

    [5]贺莉丹.一堂“真”语文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7-18.

    作者简介:曾婉攸,女,1988年生,福建省晋江市人,本科,晋江市养正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编辑:张晓婧)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