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薄弱高中乡土化作文评语的运用策略 |
范文 | 骆亚琴 【摘要】为了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写作的幸福感,部分薄弱高中开展乡土化作文教学,它的成功实施必须要与恰当的评价机制对接。本文针对目前薄弱高中的作文评语的现状,提出乡土化作文评语的写作应从情感性、鼓励性、针对性、启发性出发,从而发挥评语的激励性作用,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薄弱高中;乡土化作文;激励性评语;情感鼓励;针对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占了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很多薄弱高中的作文教学陷入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困境。为走出困境,部分薄弱高中施行了乡土化作文教学模式。乡土化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和形成薄弱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使命,它的成功实施必须要与恰当的评价机制对接。而作文教学评价多为一种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可忽视的手段,其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整个写作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对学生习作进行多元化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社会评价,本文着重论述教师评价中激励性评语的运用。 一、薄弱高中乡土化作文评语现状 要想提高薄弱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开展乡土化作文,还必须要从作文批改和评语上入手。但是通过对笔者所执教的薄弱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作文评语中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 乡土化作文是以乡土生活为依托,在作文训练中淡化模式,撤除限制思维的一切范例,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写作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彰显作文的个性特点,绽放出个性的异彩,那么落实到评语上,教师就鼓励学生去描绘自己的家 乡,校园,那棵树,那条河。但是纵观诸多老师的作文评语,或是照搬高考标准,缺乏乡土理念,或是千篇一律的寥寥几字的评语,或是将评语的关注点功利性地放在了文章语言、结构、技巧上,而对文章中显现出的薄弱高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的偏差很少提及,更有一些粗暴化的评语严重打击了薄弱高中学生原本就不多的自信心和写作的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反感与排斥。 二、乡土化作文激励性评语的写作策略 苏联学者斯拉斯捷宁认为:“激励就是激发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給以动力,唤起愿望。”乡土化作文的激励性评语就是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乡土情感,对学生的进步加以赞赏,并充分肯定学生在写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对学生的不足指出努力方向,使学生通过作文评语渐渐喜爱习作,最终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乡土化作文激励性评语形式多种多样,如何写好激励性评语没有标准模式,需要语文教师因时制宜、因文制宜,及时、恰当地进行有效创造。笔者结合多年的薄弱高中教学实践,谈谈写好乡土化作文激励性评语的几点做法。 (一)评语有情润心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乡土化作文是学生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抒发对乡土文化的独特感知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写作评语时,要看到学生作文中反映出的思想问题,融入评价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作文评价的本质是评价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应该处于同等地位进行交流。薄弱高中学生有着特殊的心理发展特点,内心敏感脆弱,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敏感的内心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教师的作文评价语言一定要讲求平等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与老师是平等友好的关系。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文章的想法,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唯有在信任老师的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困惑、成长的烦恼表现在作文中,教师也才有可能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师必须用心引导,用爱发觉,用情化解。这样融入了情感的评语,才能浸润学生心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鼓励肯定拨心弦 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薄弱高中的学生经历中考失利,缺少对自我的肯定认同,他们的作文水平和能力有限,一篇作文的完成可能比优质高中的学生多花几倍的时间和心血,但最终的成果仍然无法企及优质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所以,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掌握好评判的标准,不能要求学生作文面面俱到。 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即使学生作文的立意、布局都有错误,但是一定可以沙中取金,哪怕只是一段对家乡景物的描写、对家乡民俗的叙述,教师都要抓住这些可贵之处,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赞赏学生已有的成绩,增强他们写作乡土化作文的信心。学生在教师赏识的语气下,鼓励的语言中,增强了对自己、对家乡的认同感,激发对乡土化作文的写作兴趣。 (三)针对差异育成长 作文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师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用充满感情的鼓励性的评语激励学生放手写作后,就必须着手这一任务。薄弱高中的学生层次不一,而我们的目的是要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高写作能力,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的评语应有所不同。对写作基础较弱的学生,评语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只要努力,写作能力就能提高。因此,对他们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要求他们书写工整、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作文中有对乡土的描写,以此为基础,在以后的作文中要逐步提高。对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做到:还原乡土生活本色,表现乡土文化独特魅力,抒发独特感受与体验,并在主题深刻、材料丰富、文采斐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激励性的评语要因人而评、分层指导,让学困生和优生一起成长,从而达到乡土化作文教学的目的。 (四)启发点拨促思考 激励性评语注重鼓励,但并不排斥批评。薄弱高中学生的作文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更应该发挥评语的诊断和指导功能,不但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还应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选题立意、锤炼语言等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当我们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在表达方式、语气和措辞上都要特别注意,要委婉、亲切,注重启发性,切忌严厉地直接指责、武断地命令,更不能讽刺挖苦。教师在评语中使用旨在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亲切委婉、循循善诱的启发式语言,学生就会自觉思考写作优劣,领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古代学者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霑被花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教师的激励性评语就犹如时雨春风。在乡土化作文教学中,教师就要用激励性评语打动学生的心弦,浸润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时雨春风,期待着于无声处听惊雷! 参考文献 [1]刘淼.作文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周小蓬.中学各类作文评价指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田茂芬.让作文评语充满关爱[J].教育随笔,2008(8). [4]王礼平.作文评语师生心灵交流的桥梁[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7). [5]周学红.关于作文评语有效性的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5. [6]周鸾飞.近五年我国高中教学作文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编辑:张晓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