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读、理、比、连:在语言运用中习得言语之才 |
范文 | 王敏 【摘要】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朗读文章,进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整体;比较揣摩,体会言语;前后勾连,读清意图。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原理,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引领学生习得言语之才。 【关键词】朗读;梳理;比较;勾连;语言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言文教學停留于“言”的层面的学习,课堂上翻译大行其道,很多老师止步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没有将文言文的“文”的功效发扬出来。其实,文言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更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首先,朗读文章,贴着文字触摸作者语言。《咏雪》一文,编排在统编本教材七上第二单元,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朗读的实践自然必不可少。笔者在课堂上安排了多次朗读:初次接触这个故事的个别读,读清句读;然后齐读,读得通顺;再自由读,了解雪天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积累“儿女”“骤”等文言词语;中间多次读个别句子,学习语言之妙;最后演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读出学生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有目的的朗读中在字里行间徜徉,贴着文字走进故事,了解人物。 其次,梳理结构,顺着思路把握言语规律。阅读的核心是理解。文本的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主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以文本的内在规定性为范畴,对文本意义进行建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面对陌生的文本,学生在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障碍。《咏雪》一文,记叙了谢太傅一家人在雪天谈论文义的故事,寥寥71字,刻画了谢道韫和胡儿兄妹的言语智慧。这个故事以“公大笑乐”结束故事,最后为什么还要加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为什么编者要跳出来说话?这就要勾连前后文,关注编者的叙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是交代故事的时间(寒雪日),地点(室内),人物(谢太傅及其子侄辈),中心事件:讲论文义。接着,以“俄而”进入具体这次的雪天谈论文义之事(涉及两个比喻的各有千秋),以“公大笑乐”结束故事,最后一句属于文外语,是编者在介绍谢道韫的身份,表达作者对儿童智慧的赞美之情。可见,作者也跟太傅一样,非常欣赏孩子们的智慧,赞叹谢道韫的言语之才。这是议论抒情部分,不属于故事本身。笔者引领学生画段分序,梳理结构,让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思路,不但掌握写清记叙文的基本要素,而且明确议论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再次,揣摩比较,开展活动体会言语技巧。日常阅读教学就需要多揣摩比较,指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品析语言,认识言语规律。课堂上笔者用揣摩比较法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和胡儿和谢道韫的不同形象: 1.胡儿如何咏雪?——撒盐空中。什么意思? 大雪纷纷就好似大把大把的盐从空中撒下。 (1)比较揣摩:【PPT】 撒盐空中差可拟? ? ?撒盐空中当可拟 (2)如果你是考官,你觉得胡儿的这个答案怎么样?说说你的评判理由。(2个学生)胡儿对自己的回答满意吗?从哪里可以看出?【盐颗粒状,不像雪那么轻盈,太重了。美感不足。】觉得不太贴切,所以说差可拟。 (3)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在这个对话中,你看出胡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4)请大家再读一读,读出胡儿的说话的语气,体现胡儿的性格。学生分别朗读。生点评。 反应迅速? ?聪明? ?天真可爱? ?率真? ?淘气 【反应迅速又率真淘气的胡儿:迫不及待的急切语气,兴奋;语速放快,语调上扬。注意标点符号:句号,而不是问号,是陈述语气。还是自我感觉大体可以的。】 胡儿的回答敏捷而出色,太傅开心。 2.按理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接着这个问题,谢道韫应该回答:恰似柳絮因风起,为什么不说恰似,而说未若?? ? ? ?空中撒盐未若柳絮因风起 (1)PPT:白雪纷纷何所似—— 恰似柳絮因风起? ? ? ? ? ? ? ? ? ?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她不仅能巧妙地描摹出大雪纷飞的姿态、情状,还能看出胡儿比拟的不足之处。 (2)你觉得谢道韫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聪明机智? ? 自信温婉 (3)那么,谢道韫的回答应该怎么读才好呢?大家试试!请一位女生读读看。为什么这么读?【自信的谢道韫,语气坚定。 温婉的谢道韫,语速放慢,语气沉着,陈述语气。】 在揣摩和比较中,学生不但读出了胡儿和谢道韫的不同语气语调,而且,体会到了作者于寥寥三言两语中刻画的性格鲜明的才子形象。 最后,前后勾连,整体关照习得言语之才。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自足的完整的系统结构。《咏雪》的整个故事是前后关联,连成一体的。一般教学往往关注两个孩子,而将谢太傅置于一个不大重要的位置。实际上,梳理了文章结构之后,就会发现,围绕谢太傅发生的家庭故事,讲论文义,这一个起点是一个核心事件,是一个总开关。太傅的问话,“白雪纷纷何所似?”切合当时的情境,一下子给了孩子们巨大的想象空间,将语文和生活紧密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就引发了孩子们的踊跃作答,太傅的教育智慧可见一斑! 1.勾连背景语境,读《世说新语》编者的意图 笔者注意到,课下注释提示,本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刘义庆当时编选《咏雪》进入《世说新语》的《言语》篇的目的应该就是让读者关注人物的言语之才吧。这样的背景语境无疑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抓手。于是,笔者设计勾连背景语境,读《世说新语》编者的意图。这一设计主要是抓三个人物的对话。从太傅的讲论文义开始,到太傅的提问,到比喻,到大笑乐。这样,读出了太傅的教育智慧和这个家庭的诗书传教的氛围。可见,勾连背景语境,结合篇章语境,就不但关注到孩子们的言语之才,还关注到了太傅的言语之才和太傅引导下的家庭氛围,这就更接近编者的编选意图。 2.勾连单元语境,看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 《咏雪》编排在统编本教材七上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莫怀戚的《散步》、泰戈尔和冰心的散文诗和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二则。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这样提示我们: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可见,从教材编选角度来看,亲情是这个单元的抒写主题。诗书传教的氛围是需要学生体会的。韩雪屏教授在《与教学文本对话》一文中指出,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对话,首先要领会编选意图。而编选意图,主要体现在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题目这四个方面。林海英说,语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基础部分。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这一篇文章的语境,也要前后勾连,关注背景语境和单元语境,只有整体关照,才能让学生习得言语之才。 总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言实践,就像游泳需要在江河湖海中练会一样,真正语言能力的形成离不开丰富多样的语言运用的实践。朗读文章,进入文本;梳理结构,把握整体;比较揣摩,体会言语;前后勾连,读清意图。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与科学原理,在这样的语言运用中,引领学生习得言语之才。构建“言语—语言—语用”的开放而有活力的永不停息的语用实践循环圈。“培养学生准确、熟练、得体、艺术的语用能力是当代公民所必需的学习工作技能和素养目标的核心”,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在路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