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维导图在初中古文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摘要】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阅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古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成为阅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记忆琐碎的知识点,并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初中的古文教学大有裨益。 【关键词】古文教学;思维导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3-0029-02 【本文著录格式】王凡.思维导图在初中古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为例[J].课外语文,2020,19(03):29-30.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 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是使学生变聪明的方法,更是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设置的多个古诗文专题单元,更是突出了阅读尤其是古诗文阅读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古诗文尤其是古文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古文学习的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初中古文教学现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因古文距离现代的时间较为久远,学生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古文的教学并不能达到平等对话、自主学习的目标,学生的古文阅读素养也不理想。 在古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主要以老师翻译、学生记录这种“填鸭式”教学为主。课堂上往往忽视了学生自学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性较弱,课堂互动效果不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知识点的增加,学生的相关记忆逐渐淡化,不能对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和重复记忆,导致各知识点杂乱无章、张冠李戴,在后期的运用方面情况十分糟糕。显然,传统的文言教学方法并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文知识。不注重古文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阻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网状结构和图解形式为特点的实用性思维工具,可用于储存、组织、改善优化和输出信息。通过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进而促进记忆,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将“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可见学生独立阅读的重要性。通过相关积累,初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时只需构建系统化的阅读框架,教授相关阅读技巧,便可使学生独立阅读。思维导图的图文结合、色彩链接等方式,更为学生打开新的阅读方式。通过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关联,进而了解各个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学生的独立、全面阅读。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古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初步绘制,提前感知课文 预习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初步感受,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奠基。可让学生从字入手,选择印象深刻或疑难字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 以《桃花源记》中“乃”字为例:“见渔人,乃大惊”中“乃”是“于是”之意,而“问今是何事,乃不知有汉”的“乃”做“竟然”解释。运用思维导图,将两个“乃”绘制一起加深记忆。另外还可以“乃”为一词多义的发散点,绘制文中一词多义的思维导图,进而巩固古文中常见字词的词义。同时也可引导学生从古文的内容出发,提出对文章内容思考的相应问题。如《小石潭记》中,可以题目中的“小”为中心点,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应提问:文中写了哪些有关“小”的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写“小”?写这些“小”的作用有哪些?为什么作者要写“小”的内容?等等。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探索文章的内容、手法及情感,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手法、感悟文章情感打好基础。 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古文预习,既避免了古文枯燥的预习工作,又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调动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同时也方便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古文的理解及困惑,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目标、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补充和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课上交流修改,加深古文理解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课上让学生先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对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对其进行补充。如前文中《桃花源记》字词知识点的预习思维导图,除由“乃”字引出课文中的一词多义,还可引导学生补充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义多词等。用一张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将《桃花源记》中的字词知识系统完整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桃花源记》字词的巩固。同时可引导“乃”的不同释义,体会文章的内容及情感。课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见渔人,乃大惊”,读出桃花源中人见渔人时的惊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读出渔人乃至作者对桃源中人与世隔绝的惊讶。在朗读体会后,不难感受到桃源中人已与世隔绝之久。结合上文寻找其与世隔绝的原因,进而引出桃源中人厌恶战争、不满外界生活。此时再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文章的情感自然不言而喻。通过思维导图的逐层分析,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更扎实、更具体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延伸,增强把握能力 初中阶段的古文学习并非是片段的、分裂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有机整体。在学生厘清所学古文的知识点后,可联系其他古文再次进行巩固拓展,“温故而知新”,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建立一个有效的空间模型,增强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以达到复习的最佳效果。 如《小石潭记》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共出现七次,这对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在复习时可通过思维导图厘清出现的不同情况。将“名词作状语”作为中心点,用不同颜色的笔罗列出课文中名词作状语的几种情况:(1)表比喻。“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像……那样,并可补充《狼》中“其一犬坐于前”。(2)表动作趋向。“西行”“下见”“下澈”:向……补充《桃花源记》中“复前行”。(3)表动作处所。“皆若空游无所依”:在……鼓励学生联系之前所学古文,对这一知识点再次进行补充。(4)表动作行为所凭工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在初三整体复习时,也可再联系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其他文言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古文知识点汇集于一张思维导图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将文言琐碎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古文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掌握,降低了记忆的难度,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学习成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在大语文、大阅读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應不断学习,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进行古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快速记忆和长久记忆,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古文学习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 [3]王初薇,王琳琳.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改革与实践教学,2018(12). [4]毛文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9(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