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找准突破口,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
范文 | 刘月娥老师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课堂简介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 《诫子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读懂“诫”之意蕴,2.仔细推敲,品味“诫”之情味,3.知人论世,赏析“诫”之淳美。 知识链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深为后人传诵。 1.破题:分别介绍诫、子、书的意思。 2.了解作者,说说你认识的诸葛亮(结合注释) (一)读懂“诫”之意味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完整翻译。 3.读好停顿。(试着为全文划分节奏) (二)品味“诫”之情味 1.文中哪句话最明显地流露出一个父亲劝诫儿子时的担忧之情?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原文中一个词语回答)?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些品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分工,请女生、男生、全体同学、第一/二大组……跟我读。起头……) 3.诸葛瞻真的如父亲所愿了吗?搜集相关资料 (三)读出“诫”之韵味 1.读好两个语气词:夫 也(拖一拖) 2.读好一个标点:!(扬一扬) 3.找出文中的虚词,试用音断气连的方法读课文。 4.思考:“诫”之韵味美在哪里? (四)读享“诫”之淳美 1.这篇文章对你有没有警戒作用呢?请你选择文中一句你喜欢的话,并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验说说选择的理由。 2.我的自学疑问:力主生本教育的大师郭思乐教授认为,没有前置性作业,就不能真正实施生本教育。看来,刘老师接受了这一观点并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好的效果。前置性学习,是学生学好新课,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获得高效率学习成果的基础。 二、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1.针对学生实际和课堂要求,利用希沃白板五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学生能直观感受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熟练地运用一体机,特别是用倒计时功能,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希沃技术拍照上传,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主动积极。 这些“手段”同时也验证了郭思乐教授“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学校生本教育体系将会发展得更加辉煌”的观点。 三、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1.七(1)班共44名学生,教师把他们分成11个学习小组,每组4人,实行组长负责制,組内同学也有分工。这样,便于在合作学习的时候,人人有事做,人人动脑筋,人人有收获。 2.展开小组学习竞争。首先是组内成员展开竞争,包括守纪和学习,然后是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高效学习的氛围就形成了。 四、要把重要的知识点落实到位 《诫子书》是文言文,刘老师首先是引导学生会读,这就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学会断句;其次是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意思,对每个字的含义都要搞清楚;最后是能背诵经典句子。在这个阶段,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五、巧设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刘老师设计的这样几道题值得推荐: 1.诸葛亮为什么要写《诫子书》? 学生通过探究后形成共识:诸葛亮当时已位高权重,他担心自己的儿子太娇惯,成为纨绔子弟,于是语重心长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2.诸葛亮希望儿子怎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诸葛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惜时勤学,志存高远。 3.你认为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 学生敞开心扉,大胆说出了他们所欣赏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学生最后认识到,由于诸葛亮在文中寄托了深情,几乎所有的句子都能打动读者的心。 4.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育是否起了作用? 学生认为,不仅诸葛亮的儿子能按诸葛亮的要求办,他的孙子也能按要求办。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后,魏军进攻蜀国,诸葛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去世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家族的千年美名。 张泽凤,湖北省长阳县渔峡口镇中心学校教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