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诗与艺术,形在融合 |
范文 | 【摘要】项目式学习作为我校课程改革研究的特色项目,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深度应用。如何在习作教学中引进项目活动,发挥其独特优势,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和运用的“生成场”,是笔者努力探寻的方向。 【关键词】习作教学;项目活动;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117-02 【本文著录格式】李湘林.诗与艺术,形在融合——项目式习作教学实践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19(27):117-118. “项目式学习”在国外称为“PBL”(Project-BasedLearning)或“PL”(Project Learning),其核心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调学习过程和成果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项目式习作教学”即教师和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合理利用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和资源,在实践中创造性地体验、思考、探索,以获得相关学科知识的基本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语言写作教学活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合作,倡导教师积极开创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以促进师生创造力、思维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习作作为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亦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当下,很多学生由于语言积累不够丰富、写作方法匮乏等问题,出现了多类型、多方面、多层次的写作困境。因此,习作教学一度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当中。而项目式习作教学是注重审辨探究程序、情景设计与工具应用的“体验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引领学生用思维规律及特点来构建习作。 一、统整导引之始:“兴发感动”与“神与物游”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到大自然中去扩大事业,取得丰富的学问。”开放的项目式学习体验课程建构了开放的项目式习作体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系统。我们可以合理地利用各种各样的教材开设项目式学习活动体验课程,设置轻松、愉快的项目活动学习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看、听、思、感等多种方式更好地重温项目活动的场景,体验活动的情感。 在我校开展的“湿地探究——认识植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由科学、语文、数学、美术、信息技术五个学科的教师共同组建了一个综合项目活动学习指导工作团队,将各班学生分成了八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每个组都由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和學生共同组成,孩子们在课堂上分工协作,收集了活动中可以用于习作的各种文字、音像和各种图片视频资料等。课上,孩子们在任课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探索、整合、提炼、记录,有的探究植物种类,有的研究缠藤植物(薇甘菊)的危害,有的探索植物对地下水的吸收和净化功能,有的则撰写了保护湿地的倡议书。 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是习作教学的前期储备阶段,是学生鲜活经历的积累,更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生动积累。一句话,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学生第一手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过程,这种“神与物游”的项目式学习更加有效、深入。 二、驭文谋篇之术:形在“融合”,意在“深化”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书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培养学生自身多方面的、立体的、综合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呢?目前我校践行的是将项目式学习与具体习作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也就是首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拟定学习任务清单后,再根据各学科老师的具体要求,在教师与小组携手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运用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完成一项或者多项真实的项目中可能包含的项目式任务。真实的项目式任务一般泛指现实生活或工作的情境中所需要的。例如,学生在小组可能会被教师要求自己创作一首散文诗、拟定一份学习方案,或被要求写出一篇活动案例等,然后再由该项目小组的全体成员在最后的成果展示环节汇报自己的成果。 例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关于预习成果展示环节,学生可以: 1.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形象直观 你们需要为你们的展示搜集和整理一些资料,制作PPT来呈现学习收获。 内容包括: (1)你在中国知网、google或百度等网站上查找过的一些有关旅游知识的链接或者你阅读过的相关课文(比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桂林山水》这类课文)。 (2)提供颐和园的相关图片或其他文字资料。 (3)用文字“照片”整合和定格自己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等。 2.与美术学科整合,陶冶情操 在拓展延伸环节,布置学生自己设计和绘制颐和园的导览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美术知识,通过画面、语言描述等来展现象外之象与境外之景。 3.与音乐学科整合,渲染气氛 音乐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始和尾声播放乐曲《最美颐和园》: 古典园林美/最美颐和园/楼外有楼/山外见山/湖外有湖/园中有园/巧夺天工啊/陶醉游人万万千…… 动听的乐曲和优美的歌词让学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享受在艺术的熏陶之中。 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形在“融合”,意在“深化”。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将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各种综合“营养”,学会将文字学习的整个过程和日常生活中的得与失、苦与乐都融进自己的语言系统。 三、鬼斧神工之作:物化成果,唯在创新 “项目式学习”在我国引入时强调以“构想、验证、完善、制造出某种东西”作为项目研究的成果,并通过“有形的由学生制作的物体,如书、剧本或一项发明等”表现学生的成果。因此,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创造性地去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亦是学校实施项目式习作教学的关键,而且这种学习态度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更好地培养广大学生健全的学习心智以及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统整性都是极为有利的。 成果物化,唯在创新。语文学科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即文学创作,而在小学中高段教学中,诗歌创作又是开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把钥匙。这个阶段的学生都热衷于用画笔和童话来宣泄内心的情愫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以五年级上册科学 “认识植物”这一内容为例,我们项目组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后,引导学生以画配诗的形式来介绍植物,并动手绘制成新年台历。 四、畫龙点睛之笔:调控过程,设置评价 关注学生对过程的合理调控,这是项目式习作教学有效开展的助推器,也使习作的意义变得更为重大。对积极地通过观察、调查、体验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正面引导了他们更加重视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并逐渐学会了捕捉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或者新奇的人、事、物等,提供给了他们畅所欲言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笔者还特别崇尚以写寄语的形式鼓励学生,比如:暖暖冬阳情意绵,探究湿地学生忙。蜻蜓起舞狐尾短,水鸟欢歌芦苇长。倒影云霞乐自在,逗人河鲫翕腮帮。手持彩笔画生态,谱写自然新乐章。 总之,在内蕴深厚的综合性语文习作教学体系和领域中,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核心文化素养的,都被认为是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的。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让项目式习作教学的课堂变得更灵动、更实用,引领我们的学生真正走入更加广阔的语文视界中去自由地学习与驰骋、实践与探索。基于此,我们的教师应该不断从综合性项目式习作活动课程的教学体系重构和学生潜能开发这个全新的维度,探索“书本小课堂,教室中课堂,生活大课堂”“三位一体化”的综合性习作活动教学新模式,从而逐步建立起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项目习作活动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学会用自己的文字作为装饰自己心灵的一扇窗子,在写作的旅途中看到不一样的人物和风景。 参考文献 [1]彭云,张倩苇.课程整合中跨学科教学的探讨[J].信息技术教育,2004(4). [2]陆启威.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6(11). [3]林承珊.跨界融合:学校教改的必由之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7). [4]许书萌,蔡敏.美国高校跨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刘凌波.教师合作教学的策略与思考[J].课程改革研究,2007(9). [7]马志颖.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8]方锡球.从传统到现代:人文立场与诗学关怀[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