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小学班级网络德育探索 |
范文 | 【摘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在小学生中开展日益艰难。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出适应时代的班级网络德育教育三部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德育教育渠道,让学生滋心养德。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德育 一、研究的由来 “互联网+”是近几年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很多传统行业因此重新洗牌。毋庸置疑, “互联网+”对传统德育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人人家里有电脑,家家都拥有智能手机。互联网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方便了我们的沟通。如今的青少年一代是与互联网共成长的一代。今年盛行的手游“守望先锋”称霸小学生世界,笔者也收到不少家长的投诉。 互联网时代已深入骨髓,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接受新知识的途径,面对网络文化冲击,作为教师如何利用网络手段来推进德育工作,从而建立“互联网+德育”的新的德育教育平台呢?如果我们的班级网络德育能让孩子乐在其中,既可以让孩子滋心养德,也可减少孩子对游戏的依赖度,把互联网发挥到极致,岂不一举两得? 二、“互联网+教育”对小学德育工作的意义 (一)教学方式越发多样化 网络时代的来临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教学手段也越发多样化。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运用音乐、图片、视频等手段讲解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各种科学、有效、新颖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手段,将呆板、无趣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有趣、形象的视频和图片,从而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有效推进德育工作。 (二)社会实践越发丰富化 德育教育不能机械地以传播知识为主,而是应该融入到学生的生活细节当中。作为教师,应该去重视和发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看看德育教育有没有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班级群以及班级网站等方法,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实际生活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道德教育得到有效的应用。 (三)人文关怀越发亲切化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需要呵护和关爱的,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关爱尤其重要,比如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让他们感受到温馨与真情;比如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进行善意的、语气柔和的批评,让他们感受到亲切与被关怀。在网络德育教育中,教師虽然没有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但由于网络的快速性、非线性、远程性及其交互的随机性,可以使教师的教育变得更为开放和周到,人文性的关怀变得更为可能。更重要的是,人文关怀的含义与内容变得更为广泛,人情味也变得浓烈了,德育教育的效果也更为明显。 三、班级网络德育三部曲 (一)序篇:签订合约有保障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且信息量巨大。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如果不加辨别地加以吸收,学生必然会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从而影响身心健康,这是与德育教育的主旨相违背的,对学校德育教育产生障碍与冲击。 笔者和班级家长设计了“网络德育约法三章”:(1)上网前需经过家长同意;(2)上网时间控制在每天不超过半小时;(3)在家长陪伴下查阅资料。约法三章细则由班级微信群发出通知并以纸质稿下发,由家长和学生一起按下手印,约定遵守该守则。因笔者班级学生才三年级,年纪比较小,好奇心重,判断力较差,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从纷繁的大数据中获取负面信息的概率,为我们的网络德育创设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开端:建设网络德育基本架构 1.打造“空中课堂” 为方便家长和学生、老师之间的联系,学生入学时,笔者创建了家校联系的“空中课堂”,方便亲子沟通,解除家长苦恼,满足家长因没有精力或能力管教孩子的需求。如利用网络开设“班主任每周讲座”,讲讲一周来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然后分析其产生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既有理论又有具体案例,家长就容易理解,并且能活用到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2.组建班级QQ群和微信群 由家委会牵头,组建班级QQ群和微信群,家长可在群里接收学生在校表现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让家长全方位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对学生来说,就像在校安装了摄像头一样,在校期间行为会更收敛,有助于学生及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给辛苦的班主任减轻一点压力。 3.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文明的绿色网络环境,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是网络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必要前提,也是深化学校德育教育的必要手段。于是,笔者要求家长在学生使用的手机或电脑中安装儿童浏览绿色系统,保证能过滤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不良信息。 (三)高潮:创新载体,寻找德育教育“支点” 德育教育依赖的是外部动能,一个优秀的德育教育“支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信息技术丰富德育内容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图片、文字、影像和声音都能传输,丰富了德育内容。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图文资料和视频短片,就能使德育教育主题更具吸引力,教育手段更具感染力,教育效果更具说服力。2019年6月,笔者班级组织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六月底队活动课汇报成果时,每一个学生都能事先在家里用手机录制视频,把平时藏在心底的个人秘密在视频中倾诉出来,把做过的错事也在视频中大胆地说出来。班主任通过班级交互式电子白板将视频向家长和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的形式,一方面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伟大,明白了做人必须要孝敬父母;另一方面也使家长体会到孩子的不易,体会到孩子的确长大了。 2.“微课堂”更新德育形式 今年暑假里,我给学生们布置了至少远游一次,踏寻伟人足迹的作业。坐在鲁迅少年时期学习和成长的三味书屋里,品味他少年时刻待过的童趣满满的百草园,追忆那个从不迟到的小鲁迅,这是我们班每一个学生的“红利”。为了以伟人的精神和力量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和同学们签署了“彩虹少年励志微课堂”奖励条例,凡是能在参观过程中拍下视频资料或者照片并能配上语音做成视频供同学们欣赏的,都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的礼物。 很高兴,暑假里有三位同学大胆地在群里开课了,虽然视频制作还显简陋,但可看出下了一番功夫。这些同学除了自己身临其境感受伟人的足迹,还承担了手机录播的任务——在游览的同时,用手机录制微视频,并把微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样做的用意是为了一课多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去游览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同时也成了没去的同学的精神食粮。 3.应用软件助推德育评价 上学期我校安装了希沃电子白板,其中班级管理软件中,可以手动输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同时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既可以选择,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临时更改和设置这些选项。在课堂上可以随机点名,就学生课堂表现随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种直观的过程评价,对于低段学生来说,非常有效。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习习惯也有显著改善。 (四)尾声:家校携手,开拓网络德育新天地 网络的特点很明显:开放、公共,能贯穿时空,因此在网络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三位”( 家庭、学校、社会)必须“一体”,三者不能各行其道。如果網络德育空间能达成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凝聚,那网络德育的成效也会增加。这些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开拓新时代网络德育新时空,打造网络德育互动课堂,班级微信公众号等等雨后春笋般全面开花,德育教育效果明显。 1.微信公众号网住“你我他”:谈起创建班级微信公众号的初衷,就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某一天,手机里突然弹出邀请您加入萧山区朝晖小学公众号的申请,我就点了进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现在,微信公众号成了我的教育新助手,成了我表扬学生的新阵地。 2.学校网站秀出“你我他”:把学生的优秀作品向学校网站“德育天地”推送,让其他学生欣赏、点赞,一方面对发表的学生有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未发表的学生有引导作用,吸引他们积极向“德育天地”投稿。 3.家长朋友圈刷屏“你我他”:要求家长为孩子发一条朋友圈,表扬孩子在家里的优秀表现,使学生找到被刷屏的快感,从而建立起家长与孩子的信任感、亲近感。 四、结束语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校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大量的信息给单纯的小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维冲击。笔者经过“互联网+德育”模式改革,把互联网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加强家校合作,提高了德育教育的实效,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支撑。 参考文献 [1]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2).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3]李洪信.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5). 作者简介:金月,女,1974年生,浙江杭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