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议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的有效运用 |
范文 | 董文兵 【摘要】教科书插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几乎每本语文教材均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插图,插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度,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教材知识。但是就现实而言,我国语文教材对于插图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其重要功能还未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文就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材;插图资源;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材插图功能 好的插图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课文的感染力,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图像化的文字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发展特点,其功能不容小觑。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而生动有趣、色彩鲜明的插图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带有插图的课本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有学生会因为对插图感兴趣进而细读课文,收到保持注意力的效果。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斜塔上的实验》中的配图就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钟楼,比萨塔的身世不仅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去参观,教材中这样的插图还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得学生从文字描述的角度去更好地认识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认知就是通过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然后对信息加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图像对于注意力、记忆、情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插图是经过图像化处理的文学语言,大量的文学语言通过图像呈现,能够把学生在短时间内接纳的数个记忆单位浓缩为一个记忆单位,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记忆容量,还能够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依据文字记忆内容进行绘图,提高记忆的质量,在信息提取过程中也能够依据插图回忆文字内容,减少提取信息的时间,提高学生记忆的质量。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中的《核舟记》,由于其篇幅比较长,此時根据核舟配图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就便于学生依据空间顺序来记忆文字内容。 (三)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插图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读图即观察能力。在观察插图时不可放任自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依据观察顺序有计划地阅读插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故事类场景插图的阅读,首先需要关注活动背景与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等,这对分析人物形象有着推动作用,而对于实物类插图则不然,实物类插图需要首先关注图中实物的规格、颜色、形态等特点。插图观察步骤依据插图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选取科学合理的观察方法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读图观察能力。 二、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措施 (一)通过插图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因而语文教师对于新课导入较为重视,以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接触新课文时,通常首先关注教材中的插图。插图能够不通过阅读直接诉诸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图导入,能够在渲染学习氛围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九年级下册《老人与海》时,可以以其中配图导入,然后向学生提出如图中想要表达的内容,包括图中主人公经历了什么、图中主人公最后结局会是什么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对故事的情节、结局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阅读效果自然有所保障。此外,在通过插图导入新课时,教师不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这样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可以提出具体问题,也可以在读图之前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通过插图了解作者 作者和写作背景是语文阅读前的重要环节。如果直接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需要通过插图进行介绍。对于与作者相关的插图,不应盲目参照课下注释,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读图,将插图翻译为文字,通过插图去了解作者内心、人格特点、思想感情,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阅读插图的前提下,通过作者资料充实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丰富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等。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社戏》一文,就配备了作者鲁迅坐在椅子上的插图。在学习此文时,引导学生对于鲁迅有深刻的认识十分重要,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鲁迅时,可以让学生首先关注作者的胡子、眼睛、眉毛、头发等外部特征,然后通过这些外部特征去研究作者的性格特征,通过对作者插图的认真观察分析,让学生对鲁迅的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对于學生学习作者的作品有着积极意义。 (三)通过插图理清故事情节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有故事场景类插图,此类插图通常与文本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能够收到快速突破重难点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运用此类插图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了解作者是怎样通过优美的语言来描绘故事情节及事物特点的。例如八年级上册《最后一课》不仅配备了插图,还把插图所对应的问题附在插图下方,这样对学生进行图文对照阅读就更加便利。教材中的插图不仅准确再现了文本的内容,还给作者留下了一个背影,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更加深刻。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插图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自身理解来尝试描述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内心想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依据插图中韩麦尔的动作以及文字不难描绘出他的内心感受,还能体会到小说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于语文教材插图的功能进行简要分析,而后以苏教版教材为例指出了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有效运用的实践。苏教版教材中的插图形式多样、数量丰富,能够充分体现出时代特性,能够满足当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综上分析,插图资源在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其进行有效运用,能够大大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振庆.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5. [2]刘珉.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探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5.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