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小学语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探析 |
范文 | 张涛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对口语训练不够重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和紧张心理等因素的存在,加剧了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取积极的对策,改变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教学现状,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成长环境以及教育条件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低下,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影响其综合素质提升的主要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利用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和表达培训,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当前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口语表达能力低下 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对自己不够自信,在公众场合不敢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等,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这样的状况,有以下原因: 首先,学生从小的生活环境一般,接触外面的世界较小,一些学生甚至连自己所生活的乡镇之外的地方都没去过,正是因为接触的世界较小,从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受到约束,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很多農村地區的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能够保证孩子的温饱,在教育上是比较欠缺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角色的缺位,使得孩子一直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使孩子一直不敢表达,用农村的语言来讲就是“不够出众”。正是因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家长受教育水平的低下,使得很多孩子本来有一肚子的墨水却无法表达出来。 (二)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不是天生的,而是和后天的培养和熏陶有关。而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的积极意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往往都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读书写字上,放在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上,忽视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培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提问,很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最终使得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在所难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彻底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是改变当前传统、落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举措。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创设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孩子其实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学生之所以会在人多的场合“怯场”,不敢交流和表达,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相应的语言环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针对学生胆怯、害羞的心理状况,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乐于表达。 首先,语文教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而要想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紧张,则需要给学生多一点锻炼机会。即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将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家常菜”,通过积极的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养成和教师交流的习惯。而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不能打击,而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和开导学生,让学生消除紧张的情绪,能够平心静气地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日后交流过程中更加大胆。 其次,教师应当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带着愉悦的心情,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巧妙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举办语文活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低下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语文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足够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话剧表演、故事会、小组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给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口语训练,提升学生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三)形成语言训练的长效机制 农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低,这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形成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长效机制,让口语表达训练成为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如普通话的训练、语音的训练等,都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之一。只有通过这种长效的训练机制,方能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的现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总而言之,语言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深入分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偏低的原因,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改革,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编辑:龙贤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