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责立南小,任当世界”办学理念的责任课程文化建设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期阶段性总结报告 |
范文 | 曾梦怡 贺由军 摘? 要:2015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责任担当作为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我校提出责任教育已有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责任又有了新的含义。通过此课题希望将本校区的责任教育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责任教育? 课程文化 本课题的前期实践研究阶段已告一段落,在前期实践研究中通过一系列德育教育教学活动,本课题小组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收集到与课题相关的课例小结、活动总结、教学反思以及经验论文等资料,已取得部分的成效,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责任教育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十余载,责任教育已成我校立校之本,办学之魂,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责任课程文化建设有助于学校特色发展和内涵的提升,增强学校校本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2015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要具备六大核心素养。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针是研究依据之一。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责任教育 从教育学角度上认为责任教育一种综合教育和全方位的教育,“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二)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文化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两者合在一起,课程文化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双方互动的、交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可以传承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产物,即学生在学校课堂及课堂以外的情境活动中获得一切经验的过程。 四、研究内容 (一)本校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责立南小任当世界”的核心理念,在学校已有的特色教育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师们的自身特色,初步拟定“2+2+n”课程体系。学科责任课程包括:经典+习惯,校本责任课程包括:自主社团课程+自主主题式课程 (二)本校将所有的课程,分年段,分学科,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南坪实验小学责任教育分年段实施手册》,制定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大纲。制定出有效的方法策略与评价制度。 (三)通过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形成操作性强的课程文化案例。 五、研究目标 (一)通过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我们将在新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文化纲要,分级细化指导准则。 (二)通过特色课程文化的建设,开发出责任课程内容体系、实施策略与评价制度等。 六、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构思,然后根据文献查阅及问卷分析,对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策略进行研究。除了采用文献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文献法 搜集相关文献,围绕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学习了解相关课题的先进成果,为课题的研究和师资的培训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调查研究法 运用于课题研究初期与结题前期,统计、比较研究数据,从实践层面论证课题研究成效。 (三)案例分析法 运用于课题实施全过程,跟踪研究在责任教育实施过程中为学生个体带来的变化,并形成案例,积极做到因材施教。 (四)经验总结法 运用于课题实施全过程,教师及时反思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经验,形成书面的反思、论文,逐步形成“责立南小任当世界”课程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的报告。 七、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2月) 组建课程研究室中心组成员组成学习研究共同体,做好课题设计论证。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1月——2018年10月) 制订研究方案,并根据教师研究专长,分配研究任务,设计课程文化案例框架,并进行专题研究。围绕实施的课程文化进行经验总结。 第三阶段:成果物化与结题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4月) 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并在这一轮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拓展。 八、课题研究中期成果 责任教育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途径,把责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一)通过各学科教材中经典文化的梳理,对学生进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品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责任教育的影响。 (二)课堂外的责任教育,大队部的开展的活动,例如开学典礼中的传承经典,从礼仪之美开始,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平时的班队会活动,家长进课堂活动,以及“吾之责任——传承民族文化”主题课程之美术周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后阶段工作计划,虽然开展了很多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活动,但是有没有对学生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还没有定论。责任教育本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在后期的工作中要完善对孩子的责任感的评价内容,便于我们完善关于责任教育的课程。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北京市小学生责任感状况调查[J].中国德育,2014(13):25. [2]王植林.小学生责任意识与主题教育活动[J].上海教育科研,2006(l):69. [3]刘丽娟.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课堂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4]张丽.培养小学生公民责任感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11(5):152. [5]翁華山.浅谈小学生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8(4):189. [6]鲍夏波.浅谈新时代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新校园.学习版,2013(2):79. 作者简介 曾梦怡,(1989年—),女,汉族,籍贯:四川达州,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单位:重庆市南坪实验小学,研究方向:课题研究。 贺由军,(1965年—),男,汉族,籍贯:重庆永川,大专,一级教师,单位:重庆市南坪实验小学,研究方向:课题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