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范文 | 孙新华 李秀青 摘 要: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探索以行动导向为理念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实施,观察到该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快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培养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快速有效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护理专业技能 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依据“建构—探究式”模式创建,具体方法有多种,其中“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框架。把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行动路径,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1]我们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加以应用研究,观察到其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效果良好。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选择与实施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病人疾病治疗的需要按项目实施护理技能操作。将此方法迁移到教学中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把“项目”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继之教学活动的开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师生各自完成的任务,见表1。 以“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项目为例说明教学方法,见表2。 二、结果 对17级高职护生就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学习效果及临床职业素养及能力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7个班级的学生,发放问卷117份。结果见表3、表4。 三、讨论 1.护生学习兴趣提高和职业能力形成良好 由表3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护理专业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理想,任务贴近临床、方法贴近学生特点,学生作为任务主体可产生较强的责任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提升因而积极参与。 由表4见:通过行动导向教学,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以后,在有效核对制度的执行、无菌观念意识、急诊急救意识、慎独意识、服务意识、沟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规范的操作技能、哀伤观念、职业情感、团结协作等方面都做得比较优秀到位。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的理论依据 (1)活动教学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针对学校把儿童当成知识的接收器,而且所教的知识与儿童生活经验没有关系,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社会”的观点。提出了在“做中学”的教育方法。 (2)個体—环境互动的优化教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兰祖利1986年提出了优化教学理论,他认为学生个体的内部环境和学习的外部环境必须形成良性互动,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优化教学理论包括了学生个体和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两大方面。他认为:“只有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时,学习才会主动,生动,有效”。 3.“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意义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具有职业工作的典型性和基础性的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再者还提高了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例如静脉输液血管穿刺失败,操作过程中的紧张、尴尬之味只有自己最有体会。但正是在这失败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输液的基本技巧,而且提高了挫折承受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理念是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结构为框架,注重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智慧。[2]是强调“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法加强对学习者“做事”能力的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职校生的认知特点,解决了“学用一致”的问题。通常一个工作任务是综合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和知识,并使隐含在任务中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整合,培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共事的能力、系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教育“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化,护理专业教师以护理服务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同时参照职业技能标准强化技能训练,实现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王燕燕.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5(7):823-825. [2]黄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5(25):2545-254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