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的有效运用 |
范文 | 周玲玲 摘 要:插图,是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插图,能够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更加顺利。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接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教学过程的形象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插图 学生 课堂 形象 特点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插图使用并不科学,教科书中的插图配置也有一些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利用好插图,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学结合更加合理。关注插图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出发去选择和使用课本插图,才能让插图成为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过程的科学化。[1]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使用问题 1.插图不符合学生需求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是否需符合学生的需求,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直接影响。小学生所需要的是趣味性强,精美度高的插图。这样的插图,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插图过于关注其教育实际意义。展示语文学科或德育学科的特点,不符合小学生的插图认知能力和认知需求。学生在看到插图时,没有更强的学习兴趣,会让插图的意义名存实亡。趣味性强的图片,才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让课堂内容的传递更加顺利。很多语文课本中的插图特征达不到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期待,影响了插图的应用。[2] 2.插图不符合文本特点 使用插图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教学。课本中的课文选择是十分严谨的,同样插图的选择也应当与课文的内容相匹配。一些插图不符合教学实际需求,与文本内容相差较大,影响了教学过程的紧密性。教师在教学时利用这样的插图,会产生教学困难。只有深入课文内容,将插图和内容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借助插图去理解课文内容,接受课文主旨。[3] 3.插图不符合文章氛围 课堂情境,对于学生的个人学习情感有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些插图的情境与课文的情境有不符之处,它们之间有了分歧,学生的理解也会产生分歧。还有部分插图,只展示了课文内容的一部分,忽视了另一部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像《春晓》这一首诗,课本中的插图所对应的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两句,展示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忽视了“花落知多少”的惋惜情感。[4]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使用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使用插图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插图,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科书的设置和使用,也应当从小学生的需求入手。插图的绘制与设计,应当与小学生的年龄阅读理解能力相匹配。以此为基础,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配图与小学生个人理解力水平,生活经历越相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插图的可能性就越高。在小学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喜欢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图片。这些图片能够快速吸引注意力,快速记忆,快速理解。教科书中的插图应当进行色彩改革,提高色彩的鲜明性,让其线条更加简洁和流畅。插图的颜色对比强烈,鲜亮明快,能够展示学生天真欢快的特性,更能提高其童趣性。 像在讲解《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让学生了解文章中的主要描写对象。有的课本中的插图,颜色过于寡淡,以树干棕色为主。有的课本中的插图以绿色为主,绿色的草坪,绿色的树冠,以及树下和谐快乐的一家人。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选择性使用插图。利用颜色明快的插图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小柳树和小枣树。并可以通过个性化创新,给小柳树和小枣树画上眼睛和嘴巴,以此来突出文章的似人特性,让学生对阅读文章产生学习兴趣。 2.以课本内容为出发点使用插图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内容丰富多样,课文的类型更是纷繁出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插图,教师要选择与课文类型内容相匹配的图片。不同的文章表现手法与不同的插图特点有契合之处,利用插图表现出作者的写作特点,考虑文章的类型与题材,能够让插图成为小学生理解阅读表现方式的一種途径。 一般来讲,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插图都是阅读文章某一段的表现或某一情节的转化。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提供必要的帮助,创造合理的空间。在利用插图时,教师要基于插图的独立性和可生成性,引导学生将插图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像在学习故事性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完成内容匹配工作。促进学生理解故事的情节,将对应的情节与插图结合在一起,让插图成为引导学生阅读的资源。像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课时,课本中的插图较为丰富。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自己先组织一个个性化的小故事。再阅读文章,将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与课本中的插图匹配在一起。在插图中获取必要的因素,从文字中获取更多的动态化情节。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不仅了降低其阅读理解学习的难度,还增强了语文阅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3.关注插图与教学内容的氛围 用插图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插图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插图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在利用插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教师要发现插图分为与文章意境之间的衔接之处,让学生以插图为基础获取正确的情感基调。 在学习诗歌与散文类文章时,插图所表现的往往是诗歌和散文的情感基调,也就是文章的意境。教师可以着重关注插图的造型,笔调线条,色彩等特点,特别可以选用具有意境美的水彩画、国画、抽象画。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积极研究不同的插图类型和作用。将其阅读文章的特点结合在一起,让插图能够为情感的表现而服务,才能提高插图的使用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发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用插图的问题,并积极开发有效的方式,能够让教师的教学素质水平得以提高。合理利用插图,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加科学严谨,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得以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邓玉永,袁霞.浅谈小学语文课本插图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2019,(4):341. [2]马志霞.从插图找到小学语文新教材的切入点[J].散文百家(下),2019,(3):113. [3]魏群芳.教材插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读与写,2018,15(34):78. [4]赵宏.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策略探微[J].当代人,2018,(10):14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