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范文

    任娟

    摘 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抑郁症频发,由此引发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直接影响了高校的安全稳定。本文从一个中度抑郁症学生的处理进行探讨,分析了辅导员在应对过程中的工作介入措施和需要注意的方面,以期对类似案例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抑郁症 管理 思考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为主,表现出思维迟缓、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等特征的综合病症,也称为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第二类疾病[2]。大学生这个群体,存在社會经验少、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及身心发展不成熟等不足,在校期间因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容易产生心理冲突,从而引发抑郁等不良情绪[3]。本文通过对一个中度抑郁学生的分析,以期为高校抑郁症学生的处理提供参考。

    一、个案简介

    C,男,医学院2013级护理学学生。大二上期开始,C由于挂科,辅导员对其开始关注。大三上期该生跟辅导员提出退学申请,经辅导员谈心谈话后了解到,该生高中时因鼻部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做过检查,但一直未检查出任何问题),精神状态一直不佳,学习效率低,连续参加了两次高考后才考上大学,自卑感较强。入校后,与同学交流较少,在校期间,因鼻部的问题,始终感觉情绪低落、精神恍惚、感觉压抑,存在失眠等状况,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挂科已达到9门,累计未修过学分达27分,因而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在与该生深入谈话后,学生同意暂时不申请退学,对于目前的状况,辅导员第一建议假期到华西针对鼻部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第二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做咨询。后期心理咨询中心反馈,该生经过心理咨询发现有抑郁的倾向,建议到攀枝花市精神卫生中心做进一步的诊断。在辅导员陪同下,经攀枝花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中度抑郁,需要服药治疗。

    二、案例处理

    1.关注和倾听

    在C大二下期出现多门挂科时,辅导员就及时通过班委干部了解C平时的学业信息、生活状况。在C提到因鼻部疾病导致情绪低落、精神恍惚等,及时与其母亲沟通,了解病因,为帮扶做好前期准备。当C提出退学申请后,通过各种机会,主动关心C,通过与C的多次谈心谈话,在充分倾听、理解、尊重和鼓励的基础上慢慢走近C的内心,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人是真正关心他、在意他,从而获得学生的信任。在谈话过程中,更多是听学生的叙述,去接纳学生目前的状态,让他感受到辅导员是能够理解他的郁结与痛苦,在交谈过程中,也鼓励学生努力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和自我价值,充分肯定和接纳自我。

    2.干预与转介

    辅导员在充分了解和走近C后,对于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了及时有效处理。针对从高中就困扰C的鼻部疾病,因前期的诊疗毫无进展,C在某种程度上已讳疾忌医。辅导员与其母亲再三沟通,建议到权威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并就异地就医等流程对其进行了详细解读,缓解学生经济方面的压力。针对其心理无助和痛苦感加强时,及时联系心理咨询中心预约咨询老师,寻求有效专业的帮扶措施。

    3.反馈与支持

    当C确诊为中度抑郁后,及时将相关情况给学院分管领导汇报,针对其学业上存在的困难,请任课教师多给予帮助和关心。在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介入后,辅导员也积极与咨询老师保持联系和反馈。此外,定期将C在校期间的表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其在校情况的同时也让家长看到学院对于C的关心关注。当C进入临床实习后,辅导员通过电话、QQ等方式了解其实习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及时帮助其解决。让C持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支持和关注。

    三、工作反思

    1.加强人文关怀,真正做到共情

    患抑郁症的学生,本身在情绪掌控和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常不愿意向同学求助或是同学介入,辅导员此时可以以老师的身份给予关心和帮助。当学生接纳后,应保持持续地关注,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处于困境之中的孤独感减少。在学生谈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时,能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共情感知其情绪,倾听学生的述说,与其产生共鸣,让学生能够获取心理上的安全感,降低焦虑及抑郁的情绪。

    2.帮助学生构建自我调节机制

    本案例成功解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抑郁症学生出现的情绪低落,对自我的评价较低的情况,辅导员首先应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看到自己短处的同时也能认可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其次,设立目标,让学生体会成就感,从而达到自我的肯定。最后,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增加与人交往的机会。鼓励学生通过诸如心理游戏等方式克服与人交流的障碍,缓和的人际关系会让学生感到温暖。

    3.加强学生的社会支持

    有研究证实,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人身心的健康,因为社会支持,其中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压力状态下的个体而言,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另一方面,对个人维持一定良好的情绪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关心,从而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对于患抑郁症的学生更加需要这种具有正能量的社会支持,来自家庭、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同学等的关心,能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其感受到温暖和爱。

    4.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治疗

    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是抑郁症学生发现及处理的关键角色,但辅导员应明白,抑郁症是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进行专业的治疗。不是靠几次谈心谈话可以解决,所以当发现学生有抑郁的倾向,应联系心理咨询中心和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专业的治疗。

    参考文献

    [1]JUDD L L. Pleomorphic expression of unipolar depressive disease; towards a new diagnostic paradigm[J].Affective Disorders,2002,(1).

    [2]刘密花.抑郁症药物治疗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1).

    [3]瞿伟,谷珊珊.抑郁症治疗研究新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11).

    [4]任雁飞,尹雨晴.论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3: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