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自学·交流·反馈”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范文 高红旗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此,笔者将“自学·交流·反馈”教学模式融会贯通到化学教学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面笔者以初中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交流。
一、“自学”是基础
“自学”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着重帮助解决疑难点,最后通过师生讨论,教师点拨,达到教与学的目标。该模式的原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每一教学过程都是从学生的自学开始,教师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施教,不学则不教。从本质上讲,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 。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刚刚结束的第六单元已经学习了碳、一氧化碳的燃烧并知道了二氧化碳可以灭火,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特别是对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抓住这个有利因素展开教学。
【展示教学目标】1.掌握燃烧的概念和条件.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能理论联系实际,了解一些常见的防火和灭火的常识。
和学生一起解读这节课的教与学的目标,使学生
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预习检查】抽查某一小组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互相交流预习中的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方向、要求和质量,自主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去实现学习目的” 。也有利于教师把握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介绍2012年第三十届奥运圣火传递情况,播放第三十届奥运圣火采集视频,让学生回忆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出问题】火的出现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光明、温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不能猜想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在自主学习方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塑造学习主体,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没有学会自主学习的人,就是一个不会学习的人;不会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也不是真正的教学。
二、“交流”是关键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一起探究所遇到的困难,最后在小组间进行交流展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提出问题,并由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地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这样的教学,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现代教育理论表明,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的智慧的碰撞,心灵的交会。
【猜想假设】(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达到一定的温度。
【合作探究】要求相邻的六个学生将课桌拼合成一组,围桌而坐,临时要求其中一位学生为组长,将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棉花、石头,烧杯、火柴、镊子、坩埚钳、铜片、酒精灯、白磷、红磷、热水),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设计实验,每个小组发一张实验报告单,为合作探究做好必要的准备。实验前要求学生:(1)确定实验探究的任务;(2)小组之间要分工协作,比一比哪组更好更快;(3)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如实纪录;(4)注意实验安全;(5)得出实验结论,并反思评价。
【交流展示】经过组内探究及讨论,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了充分的认识。各组代表总结出燃烧条件,同时教师不断地点拨,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讨论交流,大家对燃烧的条件达成一致的结论。
【实验归纳】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①这三个条件是并列关系不是选择关系,缺一不可。②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
【历史回顾】三国时候,诸葛亮略施计策,借助东风,大破曹军的百万雄师。请大家思考:东风、草船、火箭分别代表燃烧的哪三个条件呢?
【学生回答】东风-空气、草船-可燃物、火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展示图片】 2014年1月11日香格里拉火灾图片。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提出问题】火的出现和使用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光明,温暖,但是如果火得不到控制会引发火灾,给人类带来灾难,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想一想:我们如何针对燃烧的原理灭火呢?
【合作探究】(蜡烛、大烧杯、剪刀、扇子、湿布、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请利用桌面上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讨论交流】经过小组激烈讨论,最后达成一致结论:1.“剪”可以去掉可燃物。2.“盖”、“罩”、“倒CO2”能够使氧气与可燃物隔离。3.“吹”“湿布”“扇”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以下。
【实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拓展交流】指导学生做课本第130页探究性实验。同学们交流讨论:逃离火灾现场时,为什么要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学生自己用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在交流中总结出灭火的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果展示,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三、“反馈”是升华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所以
必须及时训练以反馈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反馈训练的时间一般不少于8 min,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反馈训练有效提高了课堂45 min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讨论】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灭火?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2.森林火灾 。3.家中的电器着火。
【达标检测】发放课堂达标检测试卷,并给出答案,让小组之间互相批改。通过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有针对性的讲解习题,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动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和以前相比,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参与率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提高了,看到同学们在科学、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教师的心情也放松了。“自学,交流,反馈”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一言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收稿日期:2015-07-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