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方法研究 |
范文 | 张芳 摘 要:语文教育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和比拟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方面语文教学有着特有的优势。本文从师生课堂关系、文本的思想教育性、分析积极人物形象、创设课堂情景四个方面来谈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语文 心理品质 方法策略 Hillson和Made在1999年首次提出“Positive personality”(积极品质)概念。研究人们正面、积极的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研究人员从多个方向探讨能促进个体产生积极状态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心理品质的概念包含许多方面内容,不同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所选的维度也不尽相同。[1] 积极心理学根据一个人的六种美德来定义积极人格,六种美德包括:一、智慧与知识;二、勇气;三、仁慈與爱;四、正义;五、修养与节制;六、心灵的超越。并提倡在教育中,要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朝着积极、乐观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培养人们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1] 孟万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孟教授在吸收西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情,提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从学生的积极层面入手,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他们的积极体验,从而促进创造积极的社会环境,以确保学生的健康发展,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快乐的生活。[2]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整体人文修养是一线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技工院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已经多年,深刻知道语文学科中心理教育的丰富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语文教学领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技术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加大,主要生源来自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一些学生在行为习惯、行为举止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上课迟到、课堂上睡觉、玩手机、化妆,或无视课堂纪律、顶撞老师,或说脏话、爆粗口、吸烟、打架……面对这样一部分学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已迫在眉睫。笔者一直从事一线的语文教学,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培养,认为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理解和帮助人们获取幸福和主观幸福感,这也正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主观情感的自由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教师个人见解与智慧的体现,最适宜构建师生间的和谐关系。语文教师应积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态度,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首先我们必须要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差异性是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每一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积极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价值主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可依个人喜好亲疏有别,更不能偏袒某些学生。比如课堂教学时,布置问题要考虑全体学生的情况,方方面面要照顾到。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老师用亲和的态度并给予适时地微笑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语文教学应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基础上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现自我,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情感,实现师生间精彩流畅的对话、真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这样,老师的智慧成果就会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形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发扬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笔者所在的技工院校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第六版)”作为全院语文课的教材。这套教材在编写上强调传授语文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并重,并致力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选文典型实用。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教育性,是可以与其他学科相媲美的。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育独特的形象、情感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发掘和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目的。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为例,本文不仅描写了居里夫人端庄优雅的外貌,还赞扬了她终其一生所体现的坚定执着的信念、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风骨,还格外展现了她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居里夫人一生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两次诺贝尔奖。她把所有奖金全部捐赠给了科研事业与战争中的法国。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内涵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正直、勇敢、上进、爱国和热爱学习等一系列的积极心理品质。[3] 三、剖析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意识是正确评价自己,充满自信、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有效调整自己的行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文中人物进行分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分清善恶、美丑,从人物的命运中理解生命的意义。以日本作家栗良平根据战后社会状况写的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为例,这部小说是在日本和韩国家喻户晓的真实故事。小说选取自北海道一家小面馆作为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讲述母子三人四次在大年夜里一起到北海亭面馆吃清汤荞麦面为主线,描述了他们在遭遇厄运后,能够积极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努力克服困难的经历。母子三人共同努力,面对生活中的逆境,鼓起勇气,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信念与毅力,是他们能够渡过难关过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在分析文本中团结、勇敢、奋进的母子三人人物形象时可以给学生以启迪,并教会学生学会接受自己、自尊、自爱、独立和自我完善,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4] 四、创设有效的语文课堂情境,完善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创设情境是展开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相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通过对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完善积极人格。文学的多义性和丰富性正是文学的生命所在。文学理解的多样性源自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可以说,我们的语言教育适合创造具有丰富的心理认识和积极人格的个体。通过与現实生活的联系,创设有效的语文课堂情境。将文章所体现的生活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比较,创设情境交流,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人格。以贾平凹的《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为例,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来回忆自己和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为“我”操碎了心却不求回报。她勤劳、善良、老实本分、能吃苦,对于艰难的生活从不抱怨,知足安乐。而“在四十岁之后,在我几十年里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到了挫折和失意,才觉悟到做儿子的不是”,“父亲去世,而作为长子,本应该为这个家分忧,让母亲在晚年过得幸福”,“而现在最为痛苦的是我不能够亲自去照顾母亲”!分析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自己有没有理解母亲的爱,有没有顺从自己的母亲,从而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领并且教会学生珍惜现在和母亲相处的时光。从而让学生学会爱和责任。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发掘,创设语文课堂情境。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反思,从而丰富他们的心理,完善积极人格。[5] 语文教学在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在其他学科中是不可替代的,它能够把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和情操陶冶融为一体,使学生既能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又可以被爱和理性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提出的六种美德二十四项积极心理品质:智慧与知识(创造力、好奇心、开放思维、热爱学习、有视野),勇气(真诚、勇敢、毅力、热情),仁慈与爱(友善、爱、社会智能),正义(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修养与节制(宽容、谦虚谨慎、自律),心灵的超越(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这些积极品质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培养。 结语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与积极心理学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只要我们把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推动,一定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2]李丽.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3]许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 [4]林士俊,周梅华.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02). [5]王剑峰.通过语文教学优化学生心理品质[J].心理教育,2010,(3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