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区域活动背景下的小班幼儿情绪能力养成
范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新《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新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可见从幼儿情绪表现入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疏导,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帮助幼儿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在小班的实际教学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区域活动中如何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关注幼儿情绪,消极情绪的干预,对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尊重、悦纳幼儿的情绪

    小班幼儿情绪表现十分外显,也是很难控制的。常常表现为强烈高涨、缺乏控制、变化无常。当幼儿出现和同伴之间发生纠纷等情况时,上述情绪特征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有一次区域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区角。游戏开始没一会“小海豚理发店”就传来了哭声,原来雯雯小朋友因为雪儿抢了她理发店发型师的角色而放声大哭。雯雯平时又是个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的孩子,她很想当理发师,但是胆子小,别人抢了她的角色,委屈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情绪就很激动,特别伤心难过。遇到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做呢?首先要认同、悦纳她的情绪。对于雯雯的“哭”从情感和观点上给予支持,缓解幼儿的消极情绪。从语言和肢体上进行引导:“宝贝,你怎么啦?遇到什么事情了?”蹲下来给孩子一个拥抱、抚摸、轻轻拍背等等,不仅可以缓解她的消极情绪,还能帮助老师和孩子产生互相信任和依赖,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引导幼儿进行描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绪

    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包括自我情绪的认知和体验及对他人情绪的认知与共情。通过引导雯雯进行描述,帮助她来分析自己的情绪,培养雯雯对当下自我情绪的认知。可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伤心?你想要做什么?让雯雯知道哭的原因,哭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需求。只有当孩子的情绪稳定后,才能专注地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我的陪伴下雯雯渐渐平息了自己的情绪,在我的带领下走到雪儿面前,和雪儿友好协商当上了“发型师”为雪儿打扮起来。如果幼儿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就向学会控制情绪迈进了一大步。

    三、丰富区域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小班幼儿游戏中的积极情绪

    小班的生活劳动区我们经常会投放“串珠”的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也很喜欢。但是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喜欢玩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加入游戏情节,让游戏变得有趣。比如:让串珠游戏加入了“逛公园”“给妈妈穿项链”等情节,增加了小动物排队上小火车的情景,增加了趣味性。孩子们一边开心地串珠一边说:“请小猴上车!请小兔上车!请小狗上车,哎呀小心哦……”活动区材料既促进幼儿手的灵活协调,也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动态调整材料,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班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老师还要学会静下心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孩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学会观察幼儿,能通过幼儿表情上的微妙变化感受到幼儿情绪的波动,适时地对游戏材料进行动态调整,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人。比如我们班的明明小朋友。当别的孩子忙于串珠时,明明却将框子的所有的圆形珠子挑了出来,摆在桌子上弹弹珠。他玩的特别开心,但是珠子很容易就掉到了地上,刚开始他还很高兴地去捡,其他孩子也会帮忙。到了后来再看见珠子掉地上,他的眉头就皱起来,有点泄气的感觉!我想起了游戏柜里有一个托盘,于是我把托盘轻轻地放在桌边,他发现了,很快地把托盘拿过去,将珠子放里面,又开心的玩了起来。旁边的孩子发现珠子不再往下掉了也开始跃跃欲试。

    一个盘子,既满足幼儿继续玩游戏的需求,又激发更多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正如《纲要》所要求,做好孩子行为的支持者。让我们看到了区域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消极情绪,对提升幼儿的积极情绪也很重要。而我们也在研究区域活动情绪案例的过程中,进一步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兴趣点,为幼儿游戏的后续开展、游戏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关注个别教育,学会表达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同样在对小班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方面也需要我们因人而异、个别教育。恒恒从入园起便是一位比较任性、攻击性强、很容易生气的孩子。于是从入园的第一天起,我们便开始了对他的个别教育。起初恒恒会经常发脾气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他了、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等等都会让他生气、哭闹。每一次当他不高兴了我总会主动去询问,和他说一说刚刚发生的事情,鼓励他和老师分享自己的情绪,等他平静后再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慢慢地恒恒发脾气的时间变短了、强度变弱了、间隔的时间也长了。这让我看到了我们长期以来对他情绪方面有效干预的成果,可见在幼儿个别教育我们更多地从关注他的行为到关注他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情绪方面進行疏导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六、关注个别教育,学会分享

    分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指的是个体主动与他人共享资源,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行为。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要让尚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发自内心的主动分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恒恒”的案例中,轩轩便是一位还不太愿意和同伴分享的孩子。户外活动时,脱下的外套他会抱在自己的怀里不愿意交给阿姨保管;玩玩具总会强调“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所以当恒恒想要两个“爱心”时,轩轩始终保护着自己的串珠,一直不愿意借给恒恒。小班的孩子还不能自如的换位思考,无法想象别人的感受,关注不到他人的情绪反应更难以达到共情。

    两个小男生的冲突,出现了一个一直在旁边专注玩“串珠”打抱不平的小女生。可能班级老师和家长平时跟孩子说过“分享”,于是小女孩在看到两人争执不休时,便充当了“调节者”。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小班孩子也很在意同伴和集体的评价,需要得到同伴和集体的认可。而小女生的适时介入、仗义执言提醒我们在孩子遇到矛盾纠纷时,老师不是总要充当“消防员”的角色。有时我们可以等一等、缓一缓,来自同伴的劝告更加平等、更贴近幼儿的心理,有时候会比老师的话更加管用。分享玩具中会产生大量的同伴交往和同伴冲突的情景,这些情景有助于幼儿自我情绪的认知和体验及对他人情绪的认知与共情。我们在后面的区域活动中可以增加幼儿分享玩具的机会,为孩子创设出更多有利于情绪能力发展的情境。

    小班幼儿在情绪表达方面比较外露,几乎不加以控制或是掩盖。而我们要做的就会尊重孩子,引导幼儿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孩子的情绪表现,安抚孩子情绪;区域活动中能通过调整游戏情节、游戏材料、游戏难度、游戏规则等,进一步激发幼儿玩游戏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作者简介

    鲁玉美(1969.12—),女,汉族,本科学历,小教一级,主要从事幼儿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及幼儿卫生保健科普等方面研究。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6: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