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工匠精神”的“双创”人才培养刍议
范文

    刘巧元

    摘 要:在“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的时代浪潮下,培养高素质的“双创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但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还必须要有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本文从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关系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提出了在全球化经济大背景下,高素质创新人才同时必须具备工匠的“脊梁”精神。

    关键词:双创人才 工匠精神 培养

    人才是创新之源,人才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特别是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使我国由“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就必须要保持企业持久的创新能力,把人才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重點,利用高科技人才牵引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形成一支支撑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队伍。在 “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的背景下,作为为社会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大专院校,更应把培养使命感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双创”人才作为大学教育重要职能中的重要目标。而“双创”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其具有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更需要有一以贯之的东西,有衔接过去和未来的东西,这就是“工匠”精神。[1]

    一、“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关系

    在当今这个产品极大丰富、企业百舸争流的时代,要使国家、企业保持活力,保证持续发展,必须要有一种热衷于技术与发明创造的“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并不同于因循守旧、拘泥一格的“匠气”,它有着对任何一个环节的力求完美,当然也不乏大胆突破传统窠臼的创新与探索。一切有关生产的设计、蓝图、标准,不仅依靠熟练的技术来实现,更需要工匠的勤于动脑和积极思考。工匠在岗位上默默坚守,苦心探索,精心设计,将追求极致与完美奉为自己的信条,常常毫不犹豫地自我否定,以更有创意的精致工艺技术实现对更精致产品与服务的卓越追求,由此设计出创新性产品。因此,创新从本质上说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源于“工匠精神”创新是实践出真理的创新,是厚积而薄发的创新,而非毫无盲目的毫无内涵的改变。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既相互联系、相互统一,又相互平衡、互为补充。工匠精神是创新的基础,而创新是工匠精神的延伸;工匠精神是创新精神的保障,而创新又是工匠精神的必然结果。[2]

    工匠精神注重产品质量的完美,而创新精神则更多体现在产品的发展和创新上。在创新创业的时代潮流中,工匠精神既能稳定好内质矫正其中的非理性、运动式的行为,又能够促进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并促进传统经济增质、提效和转型。[3]

    二、用“工匠”精神准确理解“双创”的价值理念

    在当今“双创”浪潮中,很多人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大脑风暴”加互联网,就是要标新立异,颠覆传统,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于是摒弃传统产业,一味追求新经济,追求 “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发展模式,于是很多企业在享受即时利益带来的快感时,却往往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而此种做法却有可能引起产业、就业结构性失衡,导致只有破坏而没有创造,或是空喊口号而无实效,最终反而危及整体经济。

    一国之产品质量,往往被视为一国之文明程度;一国产品之信誉,往往是一国之国民尊严。随着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对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而一件质量上乘的产品应该是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而不断创新的产物,也是工匠追求细节完美而精致创造的结果。因此,在当今这个激烈的竞争社会,“双创”中不仅要有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更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细节和质量,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困境和产业技术进步的瓶颈,才能产生创新创业的强大驱动力。一方面,企业通过从理念创新到产品、技术、营销等全面创新,从创新中不断寻找新的商业机会,在获得创新红利后继续投入,再促进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企业要想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把“工匠”精神当作一生的职业精神,永保工作的热情,怀着对所创事业自信和信念上的坚定不移,追求质量至上,精益求精。只有同时具备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双创”人才,企业家才能够真正把创新当作自己的使命,全身心投入到企业中发展中,如此,中国才能实现由“制造大国”发展成为“制造强国”。

    三、用“工匠”精神锻造合格的创新人才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灵魂是“创”,创造的主体是人,因此培养出什么样的劳动者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劳动者是否具有工匠精神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决定“双创”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持双创的领先地位,就必须传承工匠精神,并将其贯穿于 “双创”始终。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与职业性双重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贡献最直接,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双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工匠精神”真正转化为“双创”人才的人力资本、职业素养和价值追求,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双创”人才培养耦合起来,以提高高职“双创”人才培养质量。[4]

    1.“双创”人才要有不断更新技能,终身学习的匠人之志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生存概念。”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终身学习理念已经成为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理念。我国已经进入科技进步和观念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新技术、新发明不断涌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相继出现,而创新就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和革新,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更需要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不断开阔自己眼界,突破常规。技能精湛的工匠都有一种不断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精神,他们始终用一种不断雕琢自己的心态来对待学习和工作,不断超越,激发自身的潜能,积累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技艺。对于创业者来说,想要坚定走在成功的创业之路上,就必须永葆进取心的匠人之志,这样才能更好地破解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才能成为某个行业领域内不可或缺或不可替代的人。

    2.“双创”人才要有历经艰难困苦地磨炼,坚守自己选择的匠人之坚

    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现代企业人的信仰及对信仰的坚守,其要义不仅仅是在于掌握高超技艺,更重要的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毅力,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信念,要有钻研创新、脚踏实地的执着,要有将其情怀、态度、信念倾注于产品中,執着于“物我合一”的境界,这种耐力与韧劲正是创新人才必备的一种重要品质。

    对于创业者来讲,要有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矢志不渝的志向,

    要认准一个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本着踏实、勤劳、严谨,不浮夸、不浮躁的工作态度,努力在适合自己的方向上去学习、研究、实践,并且关注创新创业过程的细节和风险。只有具备了这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追求卓越的恒心以及钻研创新的执着匠心,才能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工匠”。

    3.“双创”人才需要有永保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匠人之术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这说明要有真正的创新,必须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需要知识的积累,但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化时代,仅仅依靠知识的积累已难以有突破性的创新。教育必须超越知识,未来想象力将比知识更重要。丹尼尔·品克——《一个全新的世界》的作者认为,随着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需要的是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和服务。“对于企业来说,生产出价格合理,功能不错的产品已经不够了,还必须美观、独特、意味深长。”因此,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关键,当然这也正是传统工匠精神的精华所在。

    4.“双创”人才需要有更高价值取向的匠人之魂

    工匠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它不仅仅是一种技能,它是做事的一种态度,是一种全心投入、追求极致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乎着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文明的进步。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比较急功近利的社会,盛行短期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多人的创新是为了经济利益,是为了专利或公司上市,于是出现抄袭、复制,因此,较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也不太可能出现颠覆性创新、革命性创新。而长期功利主义者的创新,为了填补空白,争国内一流、创世界一流,是为了改变世界,让人类变得更加幸福。对于创业者来说,长期的功利主义应成为自己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导向,而绝不能为金钱而不顾一切,昧着良心一味地追求那种膨胀式的规模和效率的发展。因此,作为高职院校要为工匠精神厚植土壤,培养从业者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和生存平台,更重要的是成为每个从业者的精神气质,锻造国家和社会的风骨与脊梁。

参考文献

    [1]钱宸.工匠精神4.0-做与时俱进的优秀员工[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

    [2]曹顺妮.工匠精神[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种青.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4]贺尊.创业学概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