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
范文 | 李绪强 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情境教学的必要元素。情境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模式,以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建构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和实验情境。 关键词:物理课堂 教学情境 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这样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开发,利于学生的能力提升,这样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怎么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总结生活中的经验和现象,从生活中找到创设情境的素材;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情境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产生,情境对情感的升华促进作用;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创设情境能够激发认知的矛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探究,积极学习;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小实验,引起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設教学情境可以参考以下策略。[1] 一、积累生活经验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 物理教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但是物理规律又高于生活实际,是抽象化的生活模型。生活中的情境包含着很多的物理知识,比如让学生认识秋天的露珠,冬天大地上霜,夏天的雾气能够认识水到液化、凝华规律;看到天上的彩虹,光通过玻璃的七彩光芒,能够认识到光的折射规律;在红绿灯前,能够看到汽车刹车停止,或者汽车启动时超过前面的汽车,这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车轮上的花纹,鞋底的花纹,这是增大摩擦力;电流经过导体会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电流经过灯泡会发光,这是电流的光效应等等,一系列的生活中的现象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上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些情境很熟悉,研究起来也很感兴趣,掌握这些知识也可以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2] 二、掌握学生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 我们从小都看过一本书《十万个为什么》,因为人的知识发展都有一个求知探索的过程,都有一个求知的欲望,究其原因,探其根本。创设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置一些物理问题,构成一种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思想的矛盾、求知的欲望,这就是一种问题情境。[1]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创设问题情境,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导学生积极探索,达到求知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活动情境 高中学生心里渐渐成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有了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于自己喜欢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好奇心,也会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思维更加活跃,具有一定的辨别质疑能力。[2]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增加一些小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竖直上抛运动”一课时这里,可以让学生竖直向上抛出不同的物体,感受物体运动的变化,学生都会踊跃地参与;在学习“弹力”时,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发生形变,学生纷纷都开始动手验证,有的用手使劲下压桌面,有的拿尺子出来压弯,有的会捏橡皮,还有的学生会去捏自己的脸,这都是形变;在学习“自由落体”中,课后有一个小活动,测一测你的反应时间,一个学生拿着一把尺子竖直自由释放,另外一个学生用手去抓住,根据下落的高度,计算下落的时间就是反应时间。在课堂中,这些小活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四、认真阅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实验情境 教材中设计了很多的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对教学很有帮助,对学生的思维开发有很大的作用。教师一定不要浪费这样很好的教学素材,精心设计实验,创设实验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教材必修二中,学习“向心力”时,教材中设计的有圆锥摆的实验。教师用一个绳子系住一个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这个实验取材很简单,演示出来的效果却很明显。从这个情境中让学生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物体做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定义和来源;在学习“超重和失重”时,教师拿来一个体重计,让学生在讲台上演示下蹲和起身的动作,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体重计读数的变化,根据运动情况就能够分析清楚,物体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和条件。用这样的实验情境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蜡块的移动,对于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有很大的帮助,省去了很多老师不必要的言语解释和作图。[3] 高中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很多都是抽象性的概念,与生活相近相似但不完全是生活中的概念,例如质点,轻弹簧,匀速直线运动,光滑表面等等,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抽象思维能力。[3]物理规律也是联系非常紧密,逻辑很严谨,例如力的合成,运动的合成,矢量的合成,都是一个规律套着一个规律,前一个内容没有理解深透,后一步就很难走好,要求学生有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的习题也都是过程复杂,条件繁多,逻辑紧密的,例如平抛运动知识,求解过程中,需要分解两个方向的运动,需要掌握自由落体和匀速直线运动,在此基础上再延伸拓展出来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这都需要学生有很深厚的基本功,这都很需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逻辑推理严密,运算能力超强来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合理地、恰当地、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知识规律,在自我心理产生心理体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让知识在心里留下烙印,让知识教学情境的作用下被接受、同化、顺应,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网络。 参考文献 [1]吴显超.Flash动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 [2]孙锦涛.物理教学的创新刍议[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 [3]刘京儒.实验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