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范文

    韦慧

    【摘要】新课程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通过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加强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态度和钻研精神的形成”等要求为依据,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本文将从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和平台等三个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以此在切实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力度下,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培养

    在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强化培养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题.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巩固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素养.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了解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下,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要在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要在明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方式后,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和平台.[1]教师应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构建高效的自主学习课堂.

    一、突破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

    学生在从初中阶段转入高中阶段的初始难免会有些不适应.从数学学习角度来看,高中数学学习和初中数学学习必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此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量方面,也体现在数学知识的难度方面,而这些不同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此种情况下,若是高中数学教师无法重视起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会无法让学生感性地认知高中数学知识,也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数学思维障碍.基于此种情况,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突破数学思维障碍,以此来为其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首先,教師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主学习.[2]新课程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此种变革也是课程改革中最为核心的环节.教师应该以新课改为基础,以“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教学理念为核心,在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学习需求进行了解后,以其不同的学习需要为前提,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而后通过此种方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特色性的发展时,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此在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对自主学习策略的掌握.作为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还需要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例如,教师在教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一系列函数知识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相关资料和习题集的查询等来理解不同函数下的不同数据,或者也可以让学生对已知的数学学习规律进行有意识的应用.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与函数知识相关的定义、公式、性质和公理等;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知识树的形式,列举出与函数数学知识和函数知识背景下的定义、性质和定理.[3]在必要时,教师需要在引发学生思维、加强学生思考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做函数知识笔记,让学生在笔记中连接起容易混淆或比较相近的函数知识,如此就能够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的同时强化其对知识的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只有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充足的学习情感,才能在学习情感的作用下主动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因此,高中教师要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需要以对其数学思维障碍的消除为基础,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行激发.如果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其次需要在充分挖掘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丰富.

    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是发展学生能力素质的主要负责人.作为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身“教书匠”的毛病进行改变,要转变以往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课堂,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如对数学家故事、数学典故的讲解等来对学生实行思想教育,并以此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数学家牛顿、高斯和华罗庚等故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促进其远大志向的树立.同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情势为结合点,帮助学生对自己展开客观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数学积极情感和正确学习态度,强化其奋斗目标的建立.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的学习目的中,产生一种“我要学”的良好志向,进而实现其强大数学学习动力的形成.第二,教师要想挖掘课程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要先在对课标、教材等课程资源进行广泛收集后,对各种教学情景进行创设.教师还需要以章节目标和模块教学内容为依据,通过对图片、实物和信息设备的应用等,来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氛围进行营造.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后,对相关的学习任务进行设置,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自主解决.教师还需要使枯燥乏味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加强学生对成功喜悦的体验.

    比如,教师在对“空间几何体”这一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让学生自己在脑海中对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这样的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于课前制作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立体的棱柱、棱锥、棱台和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模型,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空间几何体模型的直观观察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调动自己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在自学动力的产生中为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对新的知识进行积极探索,对新的问题进行主动解决.在这当中,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想法,要在了解学生的创新想法和思维后,肯定和表扬学生,并利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想法.[4]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条件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而自信心则是这两者中缺一不可的必要因素.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以数学教材、所要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能力水平等为依据,正确地树立学习目标,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必要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导学生展开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和其他同学的合作来学习知识,解决难题.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加强其对事物的观察、对问题的思考,要强化其对自己见解的表达.在课程讲解中,教师可以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可以让学生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让其他同学分析判断其想法的可行性,要在提供给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后,让学生在平台中對自己进行积极的展现.

    例如,教师在展开概率知识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己利用各种方式来理解和验证概率,如抛硬币.硬币只有两面,因而其概率试验过程较为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做试验,一人记录.做试验的学生要在抛下硬币后自己猜出其正反面,在拿开遮住硬币的手后由记录的学生记录此次试验结果,之后两人再对最后的试验结果进行计算,并尝试着总结概率的规律.再如,教师在教学函数知识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表达出自己对各函数知识的了解,可以让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对其他函数知识的公式、定理、图像和性质等进行猜想和总结.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查询以及对网络、信息设备的应用等,了解函数的发展史,并以此对从古至今函数知识在数学发展历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掌握.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记录,记录下自己每次学习函数知识后的体会,要对函数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函数的要点进行整理,并在最后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自己学习函数知识的方式和解答函数问题的思路展开激烈探讨.或者教师组织“函数探讨会”,让学生在此项活动中,通过对比整理函数易错、易混淆的知识内容,对不同函数的不同性质、作用进行介绍.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能够通过学生自我展示平台的提供等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总结能力、探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 语

    总之,高中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学习,使其不断地探究和质疑.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质疑,才会加强思考,才会在所集中的注意力中强化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才能在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徐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4):111.

    [2]周剑林.谈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7):615-616.

    [3]肖超.浅析培养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J].读与写,2020(16):215.

    [4]薛燕霞.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3):7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