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困境及路径探析 |
范文 | 宿燕琴 摘?要:实施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在实施中面临重视度不够、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亟待开辟有效路径,以更好地培育高校学生成为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困境?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更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一、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既是国家全面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又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其倡导与实施具有必要性。 (一)落实国家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立德树人,既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的精髓所在,又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一个国家对品德塑造、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立德树人的理念与要求融入整个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各门课程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就要求在高等教育中不仅要将思政课程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而且还应大力开展课程思政。 (二)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高校学生作为肩负民族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应当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高校学生不但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更应当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政治认同和正确的价值引领。进入新时代,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是强烈,对人才的培养愈是重视,对人才的品德塑造和价值引领也就愈有要求。同时,品德塑造和价值引领有利于激励高校学生钻研专业理论和提升专业技能,为其成长成才提供动力支持和方法指导,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内涵式发展,是近年来高校发展的目标要求和评价指标,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不仅应当是传授渊博知识与高精技能的教育组织,而且应当成为涵养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的育人“庄园”。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把立德树人落实到高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品德塑造和价值引领,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 (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进入新时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念等都极易受到多方的冲击和影响。高校信息传播快、思想文化活跃,高校学生更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而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重要阶段,十分需要正确的引导。不仅如此,高校学生还面临着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其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等更要引起重视。因此,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发挥各门课程的合力。 二、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困境 当前,随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课程思政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课程思政的开展也更加顺畅,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难题,亟待克服和解决。 (一)部分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度不够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任务要求的逐层下发,各高校关于实施课程思政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渐加深,对施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一些教师也由知之甚少、不理解转为熟知和理解支持。但由于方针策略宣传不力、政策措施传达出现偏差、教师自身认知产生误区等原因,部分高校教师对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缺乏充分的认知与认同,对实施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视度不够。 (二)高校课程思政体制机制不健全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其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有健全的体制机制。自各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来,各级各相关部门重视度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也在积极开展和落实,但由于任务目标难以清晰界定、考核评价指标难以明确量化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当前,课程思政的组织管理体系、条件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表彰激励机制等尚不健全,极大地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和实施成效。 (三)高校课程思政实施体系不完善 任何一门课程能够顺利实施并发挥实效,都需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实施体系,即需要有较为完善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等。课程思政虽然不是一门专门课程,但作为一种思政教学改革模式,也应具有完善的实施体系,以利于对课程思政的施行提供指导和借鉴。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目标体系尚待细化,内容体系有待完善,教学方法体系亟待优化。课程思政实施体系的不完善,不利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部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亟待提高 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需要高校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知,而且要求高校教师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能够深挖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这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有较高的要求,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尚不具备充分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深入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尚未形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课程的方式方法还比较生硬,部分教师的思想政治綜合素养亟待提高。 三、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 面对当前高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困境,为了更好地开展育人工作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迎难而上,完善和优化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提高高校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 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师难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2]高校教师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对自身肩负的重大使命和职责应有更深刻的体会与领悟,切实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光荣职责。高校教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大力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发挥课程思政在涵养公民德性、培基铸魂中的重要作用。 (二)健全课程思政实施体制机制 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要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建立健全由学校宣传、教务部门牵头,组织、人事、科研等相关部门协作,各院系组织协调,教师具体实施的工作体系。要健全课程思政条件保障机制,畅通课程思政实施的政策要求,发展课程思政专门平台,选好思政教师指导团队;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开展督促,将课程思政实施的力度与成效作为评价优质课程的重要标准;健全表彰激励机制,通过表扬先进、塑造典型来激励教师创新课程思政的方法与艺术,借力思政教师打造优秀团队。 (三)完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建设课程思政体系,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管理体系等为抓手,大力开发课程思政建设资源,探寻课程思政建设规律。完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在明确育人目标的基础上,指导如何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统一、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完善课程思政管理体系,规范课程思政的实施,以管理促践行、以管理促成效。 (四)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养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传道者必先明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过硬、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涵养教师思想政治素养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课程思政发挥实效的根本性要求。实施课程思政,高校要强化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丰富学习方式,健全学习机制,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要指导教师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艺术,创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方式,润物无声的开展教育活动,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五)重视高校学生的关切与诉求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也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高校学生关切与诉求,回应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实践难题,激励学生更多关心、思考国家社会事务,积极进行引导。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結合体,而是过程的结合体。”[4]新时代有新形势,新征程亦有新要求。高校应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原则,根据本校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和价值认同实际,有的放矢地开展,以提高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6. [2]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