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谈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互动性
范文

    杨永伟

    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倡导分组优化的合作学习,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互动性

    在农村小学执教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生一股脑儿“包揽”进来,参差不齐,个别差异性大,正像一位教师感慨道:“现在的一个班,犹如一幢五层楼,每层上都有一些学生。”言下之意是班内学生水平档次拉开了,上课更难了。这感慨,不仅带有普遍性,而且正是想寻找解决方案而得不到的农村小学教师心理的反映。

    农村小学生确实难教,难教的原因并不是说农村学生脑子笨,反应迟钝,而是学生基础水平差别太大,学业档次相差太远。编在同一个班里,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结果一定是好学生“饥肠辘辘”,不“过瘾”,差学生“肚腹胀痛,难“消化”,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

    本人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辩证关系,倡导分组优化的合作学习,调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一、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辩證关系

    “整体”,指全班学生这一整体,“个体”,指班内一个一个的个别学生。前者,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后者,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两者有区分,有联系。从区分的一面看,需要排队摸底,“一把钥匙管一把锁。”从联系的一面看,应按大纲的规定,抓住一致的基本要求。两者处理得法,便见教学艺术。

    教学过程中,应对“整体”倾向和“个体”情况多做了解。掌握了“整体”的共性,有益于落实基本要求。但“整体”由“个体”组成,不深入了解“个体”在兴趣、欲求、智商、气质、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而进行一律化的“整体”教学,难免“隔靴搔痒”,影响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如果掌握“个体”情况,辅之以扬其长避其短的“个体”教学,当可弥补“吃大锅饭”的缺陷。真可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农村的孩子因受家庭困难所迫,小学新生年龄结构不合理,许多孩子还未达到上学年龄,家长视学校为托儿所,全部进入一年级。学生基础水平档次相差太大,却只能混合编排。名为同一年级,实则好学生给差学生当老师也绰绰有余。因此,强化“个体”教学的配合,即从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因材施教,则显得尤其必要。

    二、倡导分组优化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的编排得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在前面“个体”情况摸底的基础上,优化编排学习合作小组。选学习好、有能力、有特长的学生任组长,组员按其基础水平的差异和特长的不同混合编排。每个小组以四至七人为宜,好中差分配力求合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提示点拨,在组内形成相互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勉励,以好带差,共同提高的“传”“帮”“带”式的合作学习模式;在组间,则可通过间段小结和评价体系,如:学习成绩的评比、课外活动的参与、后进生的评定、综合素质的权衡等方式,形成一种“赶”“比”“超”的良性竞争。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之间的辨证关系,要“导”的得法,“导”的恰当,“导”的及时;尽量避免恶性竞争,力求形成和谐、友善、实力型的竞争,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意为乐于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现代教学理论也讲,教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兴趣、教会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掌握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入,增加“感情投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白科学文化知识在未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能动地、自觉地规划自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注重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兴趣特长的培养,从而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掌握科学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好学生,应有高标准,力求让其“吃饱”。对差学生则应多照顾帮助,鼓励评价,即使是微小的一点进步,也要作为闪光点给予肯定,并想方设法的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以友好的心态去帮助、鼓励他们,以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和自卑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坚定信念,充分发挥内在潜能,自主的投身到知识的海洋里去,从而达到逐步缩小差距,甚至后来者居上的格局。

    在这生动而有趣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主探究意识增强了,教学效果也定会“更上一层楼”。

    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和研究的参与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我们要求学生要尊重老师,反过来,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特别是差生,不能讽刺、挖苦、歧视、体罚,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形成良好的个性。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面应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评价、相互补充等形式,在思想、情感、体验和观念等方面形成共识,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良好、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四个方面,“整体”与“个体”的摸底了解是优化分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内在潜能和自主探究意识,为分组优化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动力资源;而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实施各项措施的有力保障;四个部分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辅相成,各存其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