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不可不防的“时尚”课堂 |
范文 | 丁来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开放灵活,教学手段更为先进多样,学生的主体性也更为凸显,课堂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但在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种教育理念、课改经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交互推行,也有一些教师热衷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追求“时尚”,随“风”起舞,进入一种“月亮走我也走”的困局,使课堂远离了真实、扎实、朴实的真谛,也远离了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要求。 一、课堂只求热闹,忘了效果 新课程提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合作”,要求教师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使学生“动”起来。在这样的前提下,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开展情况、课堂气氛的“热烈”程度也就成为评价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师生互动越多、课堂越热闹,课就越成功,因此将打造“热闹”的课堂当作追求的目标。课堂上虽然没有了“满堂讲”、“满堂灌”,却呈现出“满堂问”,一节课45分钟时间,有的教师竟然提出二三十个问题,在“问题攻势”下,学生显然是“动”起来了,但由于问题没有经过精心设计,难免会提得不科学,甚至失之肤浅,学生也缺少思考问题的时间,学生“动”而不思,或“动”而少思,“动”的效果没有达到。更有甚者,教师满堂提的问题都是“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纯粹是为“问”而“问”。也有的教师的课堂设计可谓丰富多彩,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示,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课堂犹如一场大汇演,教学情境多变,教学方法杂乱,学生眼花缭乱,课堂 “热闹”非凡。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是师生互动了,但效果同样不够理想。 二、小组合作变成了有“形”无“实”的作秀 近年来,合作学习成为课改的新要求,小组讨论成为课堂改革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但在一些地方小组合作被当作追求课堂出彩的“时尚”。于是,我们看到有的课堂上,学生课桌被改成组团式布局,一堂课上教师设计的小组讨论多达五六次。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即分成若干小组“有模有样”地讨论、探究,看起来学生的讨论热热闹闹,课堂是真的“动”起来了,但以笔者所见,很多小组讨论课,由于教师对讨论的设计“用心”不够,学生在讨论时也就难以“用心”,感觉学生仅仅是在配合教师“演戏”,小组讨论成了有“形”无“实”的课堂作秀。 三、课件“喧宾夺主” 课堂中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有益处。然而,当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冠以“现代”二字而受到过度推崇后,也很快成为一些教师追求的“时尚”。如在一些地方的优质课评比中,就明确规定不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就不能获奖。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一些教师由于缺少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辩证理解,导致在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滥用,对有些需要学生思考或需要逻辑推演才能得出结论的课题,教师过早、过细地采用多媒体展示,这样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堂由于缺少了深度的思考而变得更为扁平化。在一些优质课、示范课、展示课上,教师为使课堂出彩,在课件的制作上狠下工夫,课件中添加了过多的美化、设计,这样的课堂往往会偏离主题,成了课件欣赏课。课堂是师生思想碰撞、激发灵感的平台,设计过于细致的、缺少发挥空间的课件,会禁锢师生的思维,导致课堂僵化死板。教师在授课时对课件的过度依赖,会使师生互动、合作、探究退居次要地位,教师成了课件的附庸,最终使课堂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 四、“追风”课改,“邯郸学步”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名校名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对于加快课程改革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但是,如果对先进的理念、模式,不能深究其内涵、吃透其精神、有效地结合自身实际,而是采取生搬硬套的做法,不但不能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而且会拖了新课程改革的“后腿”。几年前,教育界都在谈论“洋思经验”,于是有的学校将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时间写在课堂评价标准的首要位置,对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实行“一刀切”:讲课超过15分钟或20分钟的教师即被视为不过关。当“杜郎口旋风”席卷全国时,有些学校又撤掉了教室的讲台,在教室的四周装上了黑板。这种近乎“断章取义”、“套公式”的课改使教师与学生均找不到感觉,最终产生“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课堂改革真的成了一阵旋风。 教育家魏书生曾告诫我们,教育不要炒作概念,教师不要盲目跟风。在今天,作为教师不妨经常用“心”思考,课堂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只有不为课堂的虚华和“时尚”“遮望眼”,始终追求课堂的本真价值,沉下心来研究教科书、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课改才能“拨云见日”,走出困局。 (责任编辑韩大勇)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