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 |
范文 | 本刊编辑部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中的具体要求。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特性,也明确规定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和要求更加迫切。但是,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公平、不均衡的情况,包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在某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所以,党和政府强调教育公平,并坚持以发展促公平,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一要保证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要保证教育机会和条件的相对均等,三要保证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保证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目前,需要下大力气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教育条件存在差异的问题和教育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教育条件存在差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二是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三是学校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公平、不均衡,四是学生群体之间接受教育的不公平、不均衡。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比较大,特别是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别相对较大,“好学校”和“薄弱校”之间也存在一定差距。 要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教育条件存在差异的问题,须采取四项具体措施:一是给予同等待遇。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教育类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受教育群体,要获得同等待遇,如城乡办学条件的统一、不同学校办学条件的统一、不同学段学校办学条件的统一。二是政策倾斜。政府要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做到: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向西部倾斜;统筹不同类型教育资源,向职业教育倾斜;统筹学校教育资源,向“薄弱校”倾斜;关注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向弱势群体倾斜。三是实现反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反哺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城市要反哺农村,“好学校”要反哺“薄弱校”,“优秀生”要帮助“学困生”。四是有选择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给教育发展一定的选择性,给民办教育发展一个选择余地。 使所有人不因家庭经济困难、性别、身体残疾等原因影响其公平地接受教育,这是社会正义的要求。近年来,党和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和农村留守儿童帮扶政策等,有效地改善了弱势群体受教育困难的状况。 坚持规范管理、依法行政是政府推动和维护教育公平的必要行政机制之一,是推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保障。完善有关的教育法律和法规、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是依法治教的主要内容。要有效地实现教育公平,就必须建立、健全行政体制,完善教育管理的监督体系,提高教育行政工作者的教育公平执行力。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教育公平的指导思想。党和国家保障所有的少年儿童都有公平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的权利,所有的青年都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后教育、高等教育的机会,终身学习的政策和理念也将为有教育需求的成人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终身学习机会。 (责任编辑韩瑞新)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