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走”——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独特风景 |
范文 | 徐吉志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观念、方式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模式也呈现出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局面。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等研究方法和成果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教师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讲述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由此生成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所特有的“行走”风景。 教育日志——记录“行走”中的精彩瞬间 教育日志也称教学日志、教师日志或研究日志、工作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日常的教育生活事件的定期记录,是教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自由写作。教师在把真实的生活场景转化为文字加以记载的时候,也就是在梳理着自身的行为,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理念,教师的认知与情感的洞察力等也会不断增强。所以,可以说教育日志既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成果表现形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师生间会有太多的情感故事,有太多的心灵接触,有太多的难忘瞬间……只要教师愿意拿起手中的笔,真实地记录教育教学实践中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地”的情境(包括背景材料和有价值的细节、片段、事件),都是一份珍贵的研究资料,也能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可参考的依据。袁振国就认为,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最有效的科研方法就是记教育日记(也可以是周记、月记),但主要是要有记录,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这就是科研的正式起点。 很多教育家的成功之路正是从记教育日志起步的。苏霍姆林斯基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写教育日记,一记就是32年。正是这几十年的教育日记,使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后人称为“活的教育学 ”、“ 教育的百科全书 ”。 由此可见,坚持写教育日志不仅是教师教育教学财富的积累,它更能让教师学会思考,萌发自己的教育见解、教育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实现从“教书型”向“研究型”的转变。 教育叙事——讲述“行走”中的真实故事 教育叙事就是叙述教育故事,展现教师在日常教育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对于教师本人而言,它是彰显教师知识,分享教师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教育研究而言,它是一种真正的原创成果,一种写作和研究主体的张扬。 应该说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都具有叙事的能力。许多教师擅长叙述故事,善于绘声绘色地描述课堂中所发生的事情。在平时工作中,教师互相之间也常常以讲述事情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说,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故事,写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这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也都会做的事。但对于教育叙事的写作,须放弃大段理论观点的硬性阐述,代之以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教师要从自身解惑的需要着眼,拥有自我改变、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内驱力;要从对个体的关怀入手,通过事实反思与思想提升,追寻乐而忘返、陶然自得的“体验”,使自身的焦虑得到缓解,职业倦怠得以克服,自信心得到提高。一部好的教育叙事,不仅是教师自身心路历程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其他教师借以反思自身的基础和对照学习的镜子。 由于教育叙事直接指向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时就会把自己摆进去,聚焦自己特定教学情境的经历和体验,描述自己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遭遇和困惑以及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自己的感悟,这是对自身生存和发展意义的不断叩问与探索。在教书育人中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内在的尊严与欢乐的满足。因此,教育叙事不仅能够让教师的教育生活富有意义,更有助于教师走上幸福的生活道路。 教育案例——共享“行走”中的个体智慧 教育案例,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把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典型事件记录下来,加入自己的反思和感悟。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是融记叙、说明、议论于一体的新型文体。 每一个教师在其教育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件,你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能会面对一些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你的学生中,有些人某门或某些课程成绩较好,而其他学科却显得薄弱;有的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不均衡。你也会在课内外教学组织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与同事交往中有时会应对自如,有时也难免会束手无策。诸如此类的事件,实际上都可以经过一定的思维加工,以案例的形式体现出来,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对象。可以说,教育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来写作。 教育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过分偏重教育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不足。教育案例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分析,从而增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教育的智慧。阅读教育案例时,教师能够得到更多的来源于同事的帮助。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教育案例,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充满智慧,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教育反思——激活“行走”中的成长动力 教育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它不同于日志、叙事的一般记录和白描,也不像案例,有明确的问题发现、分析、解决线索,而是在记录教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批判。教育反思不仅仅被视为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还进一步强调教育反思的文本化。也就是说,教育反思可视为一种写作的文体,它把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评判活动记录下来,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忠实记录和反映,也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科研模式。 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只是就事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模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中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将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对日后的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育反思,教育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教师拜师求教,与时俱进。教育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张嵘)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