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网络环境下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
范文 | 徐 锋 张建设 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靠日常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点滴积累与实践而不断提高的,只有不断增强自身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反映了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如何更快、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呢?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它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熟练地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实验、检索等方法有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收集、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等手段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准确地概述、综合、表达和生成信息的能力;善于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共享的能力;安全使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伴随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工作的需要而变化的,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改、完善、变化。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提高,一是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学质量如何取决于“教”与“学”的相互配合,面对信息化社会之中的学生,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运用能力,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密切合作。二是有助于现代化教学。电子教案教学信息量大、视听效果好、生动、令人记忆深刻,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和思考的空间。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突破教学条件的限制,演示各种实验,借助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聆听高水平的教师讲课,实现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特别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意义重大。三是有助于教学改革。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既是教学改革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四是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当教师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就会使教案更标准、“板书”更漂亮,演示文稿生动有趣,学生花名册、学科成绩、联系方式建立在数据库中也更方便查询,电子表格一目了然,课件辅助教学效果极佳,而且还开发了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强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为现代化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案,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网络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按培训内容分成四类不同层次模块,并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对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Windows的基本操作、Word的基本操作、Internet的基本操作和电子邮件的收发等熟练掌握。二是对Excel、数据库管理基础知识、Access、常规软件的安装、硬盘碎片的整理、杀毒软件的使用基本掌握。三是对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多媒体开发软件Authorware要求理解。四是对动态网页制作软件ASP.NET、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Cool3D、Flash 、Web 2.0要求一般了解。各项培训做到有计划、有标准、有考核,在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应用要求,并纳入学期业务总结、考核范畴。 2.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务实的激励机制,建立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训考核奖励制度,对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教师给予表扬,对在网络应用或信息技术领域学有所长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成绩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教师争做课程设计的开发者、教学研究的探索者、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者。对积极制作教学课件的教师做好时间、经费、设备、教学平台的支持保障,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为现代教育技术推广使用打下牢固基础。 3.推广使用在线教学平台,鼓励教师研制教学课件。 在线教学平台的栏目包括:教学动态、课程学习、实践教学、专业概括、专业论坛、交流地带、开拓视野、图书阅览等,栏目中的内容需要教师参与制作,形成共享的教学资源。如,“课程学习”中就包括课程简介、主持教师、学习指南、教学课件等。各位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情况,积极适应在线教学平台和教学工作的要求,努力改进教学过程、完善教学内容,制作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教案和电子课件。同时,在使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时,教师要会熟练使用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准确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4.抓好骨干带动、典型引路工作,全面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骨干带动,以点带面,能够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工作。特别要鼓励对实施现代教学具有高度热情的及有基础和技术专长、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一旦完成培训,这些教师就会起到示范的作用,与其他教师合作,向他们传授技能。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学观摩会、教学业务比武、教学示范课等充分展示先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经验,点燃教师学习、进步的热情,形成相互帮助、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局面。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教师等都要积极先行一步,通过不懈的努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必将得到全面提升。 5.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现代教学能力。 一要努力学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和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必须率先地不断努力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精益求精。 二要注意点滴积累。学习现代教学技术仅靠看书或看教学光盘是不够的,要勤实践、多交流。一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别人点几下鼠标就完成了,自己得反复练习才能得心应手,遇到问题与同事、朋友多交流,问题也能解决得快、印象深。特别是注意点滴积累和反复实践,首先在听课中发现其他教师的电子教案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就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其次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多媒体技术,注重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通过电子邮件、短信、QQ及时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加强信息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另外,要掌握在线信息探索的方法,学会上传、下载信息,发帖,写博客,建立虚拟课堂等,开阔眼界,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当日常的积累丰富了,教师就会发现自己离学生更近了,师生共同语言多了,对于学生的问题指出得更准确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要努力实践、不断完善。教师信息素养不但要靠日常的点滴积累,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升华提高。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教科书的基础上,反复推敲,哪些内容适合传统方式教学,哪些内容更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经过反复的修改,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才能找出最佳方案。教学实践既是教师学习、思考、修正的过程,又是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 总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能正确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信息化能力的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础工作。 (责任编辑 张嵘) 注:本文为2007年天津市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经济对环渤海物流产业的影响分析”(项目编号:200724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